|
据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3日发布新版《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由原来的65类增加至85类。 在重点场所和单位方面,新版指南增加了对码头、口岸、棋牌室(麻将馆)、游船(观光船)、剧场、文化馆、体育场馆、奶茶店、教育培训机构、临时安置点10类场所和单位的防护要求。 在重点人群方面,强化了机场保洁人员、境外和境内航班保洁人员、机场司机、机场公安辅警、机场装卸工人、一线市场监管人员、专业救援人员、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导游10类重点人群的卫生防护要求,尤其是对境外航班和机场相关人员提出更加严格的防疫措施。 对所涉及的重点场所和单位进一步强调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人、物、环境同防”“闭环管理”,强化了健康监测、疫苗接种、核酸检测、清洁消毒和应急处置等措施要求。 ■相关新闻 在人员密集的广场也要戴口罩 据新华社北京8月13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3日发布新版《公众和重点职业人群戴口罩指引(2021年8月版)》(下称新版《指引》),对公众戴口罩提出新要求:对普通公众来说,除了在密闭场所需要戴口罩外,当处于人员密集的露天广场、剧场和公园等室外场所时,也需要佩戴口罩。 在新版《指引》中,重点职业人群主要涉及境外输入和污染传播高风险岗位、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三类人群,并对重点职业人群佩戴口罩提出相关要求。 境外输入和污染传播高风险岗位人员,特别强调境外冷链食品、交通运输相关的海关工作人员和保洁员、搬运员、司机等岗位强化防护,工作期间全程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防范经物、经环境、经人的传播风险。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除医务人员、直接接触病人或感染者岗位工作人员重点防护以外,接触潜在污染物的人员,比如保洁员、护工、水暖工、化验室工作人员等佩戴颗粒物防护口罩,医院其他工作人员,比如保安、导医等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口罩。 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比如乘务员、警察、快递员等,以前要求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这次修订进行了提级强化,要求工作期间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口罩。 新版《指引》建议公众家里日常备用一些高级别口罩,当家人出现了鼻咽不适、咳嗽和发热等症状,到医院就诊的时候,佩戴更高级别的口罩,全面防范传播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