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忙里忙外 “轻伤不下火线” |
奎文东园社区工作人员杨晓岩坚守一线服务接种居民 |
|
|
杨晓岩(右)搀扶接种疫苗的老人下车。 |
|

|
|
有着30年社区工作经验的杨晓岩是奎文区大虞街道东园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在疫苗接种工作中,她任劳任怨,不慎受伤后仍然坚守岗位。通过她的暖心服务,让不少居民安心舒心地接种,筑起坚实的社区防疫屏障。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送接种疫苗的老人回家后,路上买几个包子当午饭 8月22日是周日,杨晓岩没有休息。中午11时30分许,她与社区党委书记杨娜一起,开车将81岁的居民韩义秀和颜成锡老两口送往红旗医院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老两口接种完,杨晓岩陪着留观30分钟后,又将老人送回家。 “晓岩就和我的孩子一样,陪着我打疫苗,陪着我聊天,还和书记一起来接我送我,有什么事我也会和她说。”韩义秀说,起初她和老伴都在犹豫到底打不打疫苗。杨晓岩得知后,详细咨询了医护人员,才确定他们可以接种。此次是他们接种的第二针疫苗。 送老人回家后,杨晓岩又返回红旗医院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在路上,杨晓岩买了几个包子和一份粥,简单吃完午饭便又投入到工作中。 杨晓岩告诉记者,她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工作。平时,因为她不会开车,只能跟会开车的同事一起接送接种疫苗的居民,也有几次是让爱人开车跟她一起接送的。“因为我家住在寒亭,前些天,我们小区有两位老人想接种新冠疫苗,但是年纪大了行动不便,而且也不知道具体接种地点和时间。”杨晓岩说,她就让爱人开车将两位老人送到临时接种点,接种完疫苗后又开车将老人送回。 抬坐轮椅市民上台阶受伤,她简单包扎后又投入工作 今年50岁的杨晓岩有着30年社区工作经验,爽快、干练、热心肠是居民对她的印象和评价。她带头放弃休息时间奔忙在疫苗接种服务一线。“请出示健康码、身份证……”这样的话语一天能重复上百次,热心肠的她还总爱多“唠叨”几句,暖心的安慰消除了接种群众的顾虑和担心。 今年五、六月份,我市集中接种疫苗,杨晓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天下来嗓子都喊哑了。随着工作的推进,目前他们社区的接种率非常高,这让她感觉自己的辛苦值了。 7月19日上午,杨晓岩在新华医院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值守,遇到一位坐轮椅的市民前来接种疫苗。医院门口有台阶,杨晓岩便和另一位志愿者一起抬着该市民。由于当天站立时间太长,她腿一软磕在了台阶上,胳膊被划破,鲜血直流。简单包扎后,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劝她休息几天,可当天下午,她又出现在疫苗接种现场。 杨娜说,杨晓岩一直坚守疫苗接种一线,为了解决接种者的后顾之忧,经常帮带小孩的接种者照看孩子,搀扶行动不便的老人上楼梯。每一件交代给她的事,她都高效率完成。对她来说,改变的只是工作内容,而一直不变的,是她那颗社区工作者的赤诚之心和一名共产党员为民服务的初心。 ◎相关新闻 服务队进村为老人接种疫苗 还帮忙带孩子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大家注意了,今天街道和医院的人来村里了,大家不方便去疫苗接种点的今天可以来村委打疫苗了……”8月25日一大早,寒亭区固堤街道大魏家村的大喇叭里传出了这个消息。 “真的是太贴心了,不用出村就能打疫苗,还有人帮忙照看小孙子,政府这些举措真是暖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心窝里。”大魏家村的丛女士在村委接种完新冠疫苗后不禁感慨道。 固堤街道西横沟村今年61岁的王女士也带着自己的两个小外孙前来接种新冠疫苗。疫苗接种流动服务队的成员有的为王女士接种疫苗,有的帮忙照看两个孩子。“真的是太贴心了,这样我接种疫苗也安心。”王女士高兴地说。 为加快推进60岁以上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连日来,寒亭区固堤街道疫苗接种流动服务队将接种服务送至群众家门口,并为村民提供各种暖心服务。固堤街办的工作人员表示,针对部分老年人照看孩子出行不便、子女忙于工作无法陪同照顾等现实情况,他们创新疫苗接种方式,打造疫苗接种流动服务队下沉一线,穿梭在大街小巷将疫苗接种服务送至群众家门口。 为更好地提高疫苗接种效率,根据前期摸排的接种数量,他们合理组织街道固堤医院、泊子医院两支疫苗接种流动服务队进村为符合接种条件的老年人接种疫苗,并为他们提供贴心服务。 “村里很多老年人需要带孩子,去街道上的疫苗接种点接种疫苗很不方便,通过疫苗接种流动服务队的下沉,能够最大限度地为群众接种提供便利,有效解决了老年群体想接种疫苗但是不方便接种的实际难题。”寒亭区固堤街办副主任张龙梅向记者说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