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调查
 
标题导航
这个村的电动三轮有了“身份证”
“物理隔离”根治乱停乱放顽疾
“潍坊惠民保”有“四保”
2021年08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村的电动三轮有了“身份证”
安丘交警在李家赤埠村探索开展电动三轮车统计建档,规范驾驶行为
  民警对未佩戴安全头盔的村民进行提醒。



  8月20日,记者了解到,为规范农村电动三轮车驾驶行为,安丘市公安局交警大队率先在凌河街道李家赤埠村进行电动三轮车入户统计并建立数据库,通过张贴“专属标志”统一外观、统一标识、统一编码,一旦存在交通违法行为就会被抓拍,村庄内通过微信群、大喇叭进行通报。仅运行两个月,村民交通意识得到明显提高。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怀禹 宋树云
  电动三轮统一标识编码
  8月20日下午,记者来到安丘市凌河街道李家赤埠村看到,道路上常见电动三轮车,上面装满了农具,车尾部张贴着“凌河106·XXX”的蓝色标识贴,村民大多佩戴安全头盔。
  该村出入口安装了双向电子监控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编码并抓拍记录电动三轮车及驾驶人的违法行为,通过三轮车编号、人脸识别系统,核查到车到人。“抓拍电动三轮车交通违法行为后,我们会将这一信息汇总推送给警务助理和村干部,由该村内部对违法车辆进行处理,村委一般会通报提醒村民。”安丘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教导员李峰说,由于该村电动三轮车都已统一张贴专属编码,电动三轮车的交通违法行为能实现准确判定,不会出现错判、漏判的情况。
  李峰表示,该提醒标志粘贴在车尾部,前缀为凌河街道的简称,后面的数字以村庄为单位统一编号。他们将凌河街道145个村庄依次编号,后三位数为电动三轮车的“身份证”,实现了统一外观、统一标识、统一编码。
交通违法大喇叭通报
  “如果不戴安全头盔或违法载人,是要被抓拍的,然后在我们村的微信群通报。我上个月因为不戴头盔被抓拍了,村里的微信群发了我违法的信息提醒,之后再也没违反过了。”村民李之才说。
  “我们村有720名村民,家家户户都有电动三轮车,村民不戴头盔、违法载人等情况很常见,自从有了专属标识贴编码,村民都自觉了许多。”李家赤埠村村干部李国华说,村两委会通过村庄大喇叭播放通报交通违法行为、不文明驾驶行为、交通陋习等。交警通过实行一户一档,针对无牌电动三轮车建立台账,让村民有了顾忌,不敢再心存侥幸,交通违法行为明显减少。
  该村将村庄包靠民警、警务助理加入村庄微信群,定期在群内发布交通预警信息和宣传教育信息,还把文明交通纳入村规民约,作为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信用户等各类先进推荐评比的重要依据。交警部门在村两委会、村民议事会上,通报村民的交通违法行为和不文明交通行为。
打造农村交通示范村
  “电动三轮车在农村很常见,监管难度也很大。”安丘市公安局交警大队教导员李峰说,农村电动三轮车保有量逐年递增,违法载人、驾驶员不佩戴安全头盔等交通违法行为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多发。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今年7月以来,安丘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在李家赤埠村为电动三轮车张贴“专属标识”,一旦有交通违法行为会被抓拍通报,有效制约村民的违法行为,借此打造农村交通示范村。
  除此之外,辖区交警的中队民警、辅警、警务助理、村干部、交通志愿者等人员,依托村口的交通安全劝导站,利用节假日、农村大集等出行相对集中时段,对出入村庄的群众进行近距离宣传,面对面劝导,将交通违法行为挡在出村上路之前。下一步,安丘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将深入开展电动三轮车入户统计建档工作,让电动三轮车有“身份证”,有效减少交通违法行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