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景和(右三)和学生们。(资料图片) |
|

|
|
58岁的张景和是地道的昌邑人,2011年年初,成为昌邑市第一中学的第11任校长,2019年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21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任校长十年,他以飞扬的灵魂、坦荡的气质、开拓的精神和高远的追求,办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引领师生开启教育梦想新征程。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一直坚信“方向比努力重要” 十年前,在我市“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张景和走上校长岗位,成为昌邑一中的第11任校长。 教育圈里有句经典名言“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张景和觉得这只说对了一半。十年来,他深刻地体会到“团队打天下,管理定江山”“独行疾,众行远”的含义,校长要把学校办好,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昌邑一中改革发展顺利,主要得益于我们团队价值观的重构。”张景和坚信方向比努力重要,坚定“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的办学宗旨不动摇,将“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校训始终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得益于以党建思维促立德树人回归,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得益于校本化、精细化规章制度的逐步完善,实施“去行政化、去中心化”的扁平化分布式管理;得益于团队管理流程、制度的重构,学校逐渐修订完善的130项校本化制度,助推学校精细化管理逐步落地。 正因如此,张景和在学校进行自组织的这项改革引起业界关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先后两年安排4次全国地(市)教育局长研修班在昌邑一中开展现场教学。
十年感悟,“务本求真”是关键 学校改革的关键点在“课程”和“课堂”,为应对新高考,昌邑一中借助潍坊是国家、省课改试验区之势,大力推进课程校本化、高效课堂建设。而课程、课堂的有效改革,必须尊重和依靠教师的专业成长。昌邑一中目前已成功地组织了93个校级层面的潍水专题研修,一大批老师得益于此,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 张景和认为,校长必须把教师关心的事放在心上,特别是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定、绩效工资分配等。昌邑一中改革创新,先后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优秀创新奖、第三届中国好校长创新奖。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张景和坦言,做校长,要在引领者、诊断者、谈判者、实践者这四个角色中不断转换,该担责时担责、该冲锋时冲锋。对学校而言,建家门口的好学校,不攀比,也不求洋;对教师而言,把别人的孩子当自己的孩子待;对学生而言,学校始终坚持“允德允能、各美其美”,力促“每一个走进昌邑一中的学子梦想成真”;对家长而言,教育教学,关键看质量。 十年来,15000多名学子走出昌邑一中成长成才。“掌舵一所学校,不是有多少学生考上清华北大,而是要让每一名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要对得起昌邑的父老乡亲。”张景和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