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标题导航 |
 |
|
|
|
|
|
青州一中东校区 |
党建统领创新工作思路凝心聚力创办人民满意学校 |
|
|
青州一中东校区紧紧围绕当地市委、市政府和市教体局工作部署以及社会要求,以党建为统领,突出安全意识、质量意识、品牌意识,立足常规管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学校先后被评为潍坊市文明单位、潍坊市特色美育学校、青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获得青州市“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 培养核心素养,护航发展道路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教育,扎实推进“三维”德育课程建设,形成德育工作制度化、系列化,以丰富多彩的德育课程来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道德水平。加大对学生遵纪守法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珍惜生命教育、安全教育、诚信友善教育、道德理想教育;培养学生爱校、爱家、爱国的高尚情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学校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积极向上的校风、学风感染影响着每一个人,遵规守纪、刻苦学习、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悄然形成。 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整体观,使学校的育人目标有了具体的落脚点,各种基于素养教育培养目标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源头活水。《我的中国心》《昐》在潍坊市中小学师生合唱线上展评中获一等奖,刘艺、蒋晓洁等23名同学表演的舞蹈《盼》《西北民风舞》在山东省中小学生校园艺术节舞蹈器乐展示活动中分获二、三等奖;学校成功录制《再一次出发》、潍坊市团市委《五四青年》快闪视频,参加第六届潍坊市民文化节演出和“百年伟业,光辉足迹”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诗文名篇朗诵大赛活动;在青州市庆祝党的百年华诞“永远跟党走·同城一堂思政课”中,我校师生的精彩表现得到了《大众日报》、山东教师队伍公众号等媒体的关注报道;在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复赛中我校1名同学获二等奖;在第十六届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山东赛区比赛中我校有2名同学获二等奖,1名同学获三等奖,我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2021年潍坊市普通高中学生科学实验比赛中,我校2名同学获二等奖;在2021年青州市普通高中学生科学实验比赛中,我校2名同学获一等奖,15名同学获二等奖;在青州市三大球比赛中,杨雪梅、葛云鹏老师指导的男排获第一名,刘平、段中超老师指导的女篮获第二名,段中超、刘平老师指导的男篮获第三名。同时,学校共青团工作取得长足发展,2021年学校团委被评为“潍坊市五四红旗团组织”“青州市五四红旗团组织”,20名学生被评为“青州市优秀共青团员”,26名学生被评为“青州市新时代好少年”,3名青年教师被评为“青州市优秀团干部”。 立足常规教学,追求育人实效 健全教学常规检查和评比机制,实行周抽查、月总查、学期结束奖励展评措施,对一日常规进行全过程管理,把公开课、示范课、同课异构、教研周、教研月、校领导包靠年级、中层干部包靠教研组、备课组等工作纳入到常规管理,实现了对教学常规的动态化、轨迹化管理。坚持推门听课,明确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备课组长每周的听课次数并及时公示,进而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听课、评课、反馈指导的常态化发展模式。 推进教育科研,建设专业队伍 学校以教学质量提升为中心,不断深化课堂改革,以科研创新为引领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以“青蓝工程”为依托,先后开展了基于校情、学情的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潍坊市三类项目、潍坊“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20多项教科研工作,获省级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1项、潍坊市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2项潍坊市规划课题结题,10余项区、县市级小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近百名教师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励,教师队伍建设日益做精做强,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学校成功创建为潍坊市中小学美育特色学校。 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品牌特色 学校坚持“多元发展”办学理念,把音体美、编导、播音主持、书法、日语教学等作为全面提升育人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大胆改革创新,美术模块化教学、声乐七步进阶式教学、体育嵌入式教学等各显千秋;篮球、排球、羽毛球、武术、舞蹈、西洋乐、二胡等专业社团风生水起。2021年学校美术录取160人,音乐录取37人,体育录取28人,书法录取8人,编导、播音、空乘、模特、体育舞蹈实际录取264人,学校录取本科达到423人,本科录取率达到46.8%。秦建林同学以体育专业成绩100分、文化课成绩524分、综合成绩682.2分、山东省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王润华、李秀艳、刘伊璇、杜彩霞、王志伟等多名艺术类同学被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985、211”大学录取;王伟平同学高考577分,日语140分,被山东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录取,张云哲同学高考成绩577分,被青岛大学录取,李志林同学考入太原理工大学,实现了文化课教学的重大突破。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开花结果,内涵发展、品牌创建格局日渐形成。 学校将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深入挖掘办学潜力,大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立足立德树人,积极实施课程改革,着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以学生多元发展为导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创办人民满意学校。 本报综合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