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祖国你好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祖国你好
 
标题导航
参加国庆大典 留下终生难忘的回忆
2021年10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参加国庆大典 留下终生难忘的回忆



  有这样一群潍坊人,他们曾参加过不同年代的国庆大典,或是接受检阅的军人、大学生、少先队员,或是受邀观礼的嘉宾。无论是哪种身份,他们都是潍坊的骄傲。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记者采访了其中几位,听他们回忆当时参加国庆大典的盛况,共同祝福国泰民安。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振民 刘燕     郭超 宋树云(署名除外)
◥丁山(国庆35周年“彩虹带”方队成员)
上午上课下午训练 见到偶像张海迪很激动
  现年49岁的丁山是高新区一家企业的营销人员。1984年,他当时在北京宣武区梁家园小学读六年级,有幸成为国庆35周年庆典的一员。丁山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他是站在“彩虹带”蓝色方队的第六排。
  “每天上午上课,下午统一训练,有专门的场地,还有人员统一指挥。”丁山回忆道,为了参加盛典,他们提前一个月训练、彩排。走在天安门广场的少先队员,不是光喊“一二一”这么简单,也要踩鼓点、踏节拍,不仅要准确、整齐划一,还要做到和谐、快乐、轻松,更要精神饱满,展现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良好形象。
  10月1日早晨5时许,丁山和同学们在带队老师的统一指挥下,一起步行从学校出发赶往天安门广场。约5时40分,到达人民大会堂附近,按照地上的方砖标志站好。这时,广场上人山人海,天安门城楼五彩缤纷,格外壮观,所有人员全部集结到位。丁山说,大家第一次参加国庆大典,心情既激动又兴奋。途中,他还见到了自己的偶像张海迪,同学们都激动地喊:“快看,那是张海迪。”
  上午10时,阅兵仪式开始。“现场的人太多,我们个子矮,看不到盛况,只能听到不断回荡着‘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首长好!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声。”丁山说,坦克、战车、装甲车、榴弹炮、火箭炮、导弹发射车等驶过时,气势磅礴,振奋人心。
  中午12时,红旗飘扬,鼓声震天,“彩虹带”方队的少先队员们在长安街上欢呼雀跃。“我们穿着统一的服装,戴着红领巾,挥动着用彩色皱纹纸做成的蓝色花环,涌到天安门城楼前,高喊祖国万岁,响彻云霄。”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丁山的心情依然很激动。
  每个人还配发了一张粉红色“镶边卡”,上面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35周年国庆镶边卡”,相当于工作证件,更是一段岁月的纪念。但由于几次搬家,丁山的“镶边卡”已找不到,有些遗憾。“能参加国庆大典是我一生的骄傲,值得回忆一辈子。”丁山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2周年,衷心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闫宗好(国庆50周年空军院校方队成员)
训练过程十分艰苦 小便尿血也没有退缩过
  1999年10月1日,沉浸在国庆50周年喜庆氛围中的首都北京,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老家诸城市密州街道的闫宗好,作为空军院校方队的受阅人员,有幸在现场见证了这神圣的一刻。
  闫宗好告诉记者,当年全国选拔了300余名空军官兵参与阅兵典礼,当时,年仅20岁的他还在武汉市某部队服役,得知被挑中后,既兴奋又忐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北京集训。
  训练过程十分艰辛,五公里长跑、体能训练……每天早上7时许开始,一天要训练十几个小时。闫宗好的皮鞋鞋底钉着的铁掌基本上每个星期就要换一次;脚被磨出血泡,老的结了疤,新的又磨出来,反反复复,血泡破了流脓后,钻心的疼。高强度的训练,很多人没有坚持下来,中途不断有人退出,闫宗好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即使已经小便尿血,却从未叫过一声苦。
  10月1日前夜,北京刚下过一场雨,路面有些湿滑,闫宗好一夜未眠,等待庄严时刻的到来。空军院校方队作为第五个出场的徒步方队,当听到口令下达后,闫宗好深吸一口气,心跳开始加速,脑海中紧绷的弦一直告诉自己“使劲踢”。“啪,啪,啪……”皮鞋在地面上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正步走96米的距离,每步步幅75厘米,他们以威武的军姿、昂扬的士气向祖国和人民展示出必胜的信心和决心。
  同为军人出身的父亲在电视机前看到儿子所在的方队走过天安门时,几度激动到落泪。就在阅兵前一周,家人才得知了他要参加阅兵仪式,全家掩饰不住的兴奋,为闫宗好感到光荣。
  如今,闫宗好已经退伍回到诸城多年,有两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在当地也经营着自己的企业。42岁的他始终保持着军人坚韧、顽强的作风,退役不退志。每当回想起当时走在长安街上的情景,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与伟大的祖国紧紧联系在一起,那种使命感、责任感和自豪感将激励他一生。
◥芦春燕(国庆60周年标语方队成员)
有幸受阅深受鼓舞 要讲给自己的学生听
  “能以大学生的身份参加国庆大典,我很光荣。”作为国庆60周年大典“与时俱进”标语方队的一员,山东工业技师学院教师芦春燕回忆起当年的那一幕幕,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
  2009年,还在北京印刷学院读大二的芦春燕,幸运地成为受阅人员之一。7月1日起,她便和北京市多所院校的大学生们投入到紧张的训练。
  芦春燕告诉记者,当时深夜12时,地铁已经停运,为了让他们顺利参加训练,地铁站特意增加了班次。芦春燕每天晚上仅休息几个小时,就要和同学准时从学校出发,乘坐一个小时左右的地铁到达天安门广场。夜晚的星光耀眼平静,不仅减少了睡意,一路上也照亮了她为祖国献礼的心。
  训练站姿、齐步走,往往是天空泛起鱼肚白时,当天的训练才能结束。就这样,老家滨州的芦春燕放弃了假期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全身心投入训练。
  在此期间,她还利用白天训练间隙,积极参加当地举办的“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征文活动,凭借《铭记醍醐灌顶的一课》获得一等奖,也让她信心大增。
  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呐喊声、欢呼声不绝于耳。芦春燕和同学们身穿黄绿粉红衬衫,手持扎花绸带,迈着整齐的步伐,使出浑身解数,此时,广场上的背景文字为“与时俱进”,队伍中“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标语十分醒目。向主席台敬礼接受检阅时,芦春燕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就在身边,对祖国母亲的爱浓重而深沉。国歌响起时,芦春燕激动落泪,她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现如今,芦春燕成为一名人民教师,职责是教书育人,这要求她不仅要以身作则,更要把思想灌输给学生。“一辈子能参加一次,非常激动和自豪。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2周年,我会把当年参加国庆大典的盛况,讲给自己的学生听。”芦春燕说。
◥贾树庆(国庆70周年观礼嘉宾)
邀请函珍藏在家中 有亲朋来就“炫耀”一番
  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以及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现任北京某保安公司保安分队队长的安丘市凌河街道西儒林村人贾树庆受邀在现场观看了庆祝大会。
  “2019年6月底,根据中组部的通知,我成为大会的观礼嘉宾。”贾树庆回忆说,得知这一消息后很激动,为此他将获得的十几枚荣誉徽章挂在衣服上。因为刚来北京时就是当保安,他穿着一身保安制服,希望不忘初心,将最好的姿态展现出来。
  大会上午10时开始,贾树庆早早就来到天安门。“当时几个党代表住在天安门附近的一家宾馆,我不到四点半就起床了,然后大家一起坐大巴车到了故宫。”贾树庆说,抵达的时间大约是上午6时,天刚蒙蒙亮,天安门广场上已经有很多人在忙碌了。
  根据邀请函的信息,他来到西观礼台。贾树庆说,邀请函都是根据每个人的身份量身定制的,上面有自己的照片、职务,用一个精美的盒子装起来。只要扫一下里面的一个二维码,上传自己的照片,就可以跟著名景点合照,并看到许多信息。“可以看出大会很贴心,国家实力一览无余。”贾树庆感慨地说,这份邀请函一直珍藏在家中,有亲朋好友来,他就会“炫耀”一番。
  当国旗升起的那一刻,贾树庆与其他人一样不由自主地站起来,高声唱国歌,被周围的气氛感染,眼角也湿润了。“每个人都唱出了自己的爱国之情,声音十分洪亮,唱完后我都有些耳鸣。”贾树庆说,他在现场还用手机拍了大量照片和视频,分享给亲朋好友,到最后手机几乎没电了。
  贾树庆说,每个观礼台上都有一个观礼包,里面有一面小型五星红旗、两瓶纯净水和一包湿巾,特别人性化。当天晚上还有音乐会环节,他拿着邀请函,特意在天安门前留影纪念。
  虽然是第一次参加国庆大典,可作为全国劳动模范,他曾受邀参加过2015年“9·3”大阅兵,当时坐在临时看台。这一次坐在天安门城楼下的正式看台,见证激动人心的时刻,作为一名潍坊“北漂”,他觉得格外荣耀。今年他也参加了建党百年庆祝大会,每一次都感受到国家的强大。
  今年国庆,贾树庆也不闲着,这几天一直在安保执勤,直到10月1日晚上才会返回潍坊,为母亲庆祝七十大寿,一起向祖国致敬。
◥许琳婕(国庆70周年民兵方队成员)
刻苦训练表现突出 被安排在方队第一排
  现年22岁的许琳婕是高新区清池街道人,2019年3月,当时还在北京服装学院读大二的许琳婕报名参加了国庆阅兵民兵方队的选拔,身高178厘米,身材高挑、气质出众的她顺利通过面试、体检等环节,几天后被安排到一处基地封闭训练。
  许琳婕的爷爷是一名抗美援朝的老战士,叔叔也是军人,所以她从小就有一种军人情结。尽管自己没能走进军营,但能够以这种方式参加国庆大典,对她来说也是一场圆梦行动。
  每天早上5时准时起床,围着大操场跑圈进行体能训练。上午、下午、晚上,站军姿、齐步走、正步走。“我身体比较瘦弱,以前也没有进行过高强度训练,刚开始时特别不适应,觉得十分单调和枯燥。这期间,好多一起受训的姐妹有的放弃,有的被淘汰了,但我硬是咬牙挺了过来。大约两个月后,就慢慢适应了。”许琳婕说。
  因为表现突出,许琳婕被选拔到了方队第一排。“可这并不意味着地位就是稳固的,方队共14排,每排25人,另有70名候补,根据每个人的状态,参加受阅的人员直到9月30日那天还在调整,能最终走上国庆阅兵的舞台,我感觉自己是幸运的。”许琳婕回忆道,“2019年10月1日那天,凌晨3时起床,整理仪表后吃早餐,然后大巴车把我们拉到了天安门广场附近指定位置集合。早上6时多,我们又进行了实地彩排,然后是候场。”
  受阅台前只有短短的96米,踢正步走,每步75厘米,脚尖与脚跟必须在一个平面上,距离地面30厘米,用时一分零六秒,不能多也不能少一秒。“这一系列连贯动作尽管已经刻在脑子里,可真正在天安门前踢起来时,那份责任,那份荣耀,是无以言表的。”许琳婕说,“遗憾的是,现场没法拍照,因此并没有留下什么图片;可我又是幸运的,因为站第一排,后来央视新闻的报道和好多报刊杂志上刊发的图片上都能找到我。”许琳婕话语里充满自豪。
  参加完阅兵仪式后,当天下午许琳婕返回训练基地,相关领导为她们颁发了国庆阅兵纪念章。几天后,许琳婕返回学校。
  今年许琳婕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本校研究生,在校园里继续着自己的学习生涯。“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段特别的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既锻炼了身体,又磨炼了意志,让我今后的学习、生活更有耐心、更有韧性。”许琳婕说,作为一名中国人,看到祖国这样繁荣昌盛,感到非常自豪,祝福祖国的明天越来越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