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春玲 《村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当我在浩瀚的文学海洋里与它相遇,因一句“月明荞麦花如雪”,无数往事氤氲而来,美丽的荞麦花、母亲以及纠结的青春也在心里鲜活如初。 我们老家种玉米、小麦、地瓜之类的庄稼,没有人种荞麦。有一年,由于干旱错过了种冬小麦,第二年春天,村里很多人都种了荞麦,我们家也种了。那时年少,不懂生活的艰辛,只记得田野里开满了雪白的荞麦花,觉得荞麦应该是最美的庄稼了,嫩绿的叶子,深红的秸秆,洁白的花,一朵荞麦花看起来寻常,但一望无垠的荞麦花海就有了震撼心灵的魅力。当时我并没有在晚间散过步,自然不曾见过“月明荞麦花如雪”的美景,但阳光下的荞麦花,却芬芳了少年的梦。 有意思的是,“荞麦”这个词常常被别人用来安慰我的母亲。那时候,我是母亲的一块心病,长得瘦弱不漂亮,又心高气傲,她担心我过不了庄户人的日子,嫁不到合适的人,常常叹着气说:“唉,看看你,像个‘纸姑娘’似的。”邻家的婶子大娘们便安慰她:“一个荞麦三个棱,什么人什么命。”现在想想,荞麦和人的命运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应该是相当于《诗经》里起兴的手法吧。我当时暗地里抱怨母亲总把我看得一无是处,多年以后,等我也成了母亲,才真正懂得母亲的心疼和牵挂。很多人赞颂青春的美好,我的青春却是万千纠结如影随形,默默郁结在心里。其实,母亲都懂,她只是无能为力,就只能心疼。 母亲五十三岁时因病去世,我哭得昏天黑地。在我懂爱、会爱、能爱时,母亲不在了;在我有能力让母亲过得轻松时,她却远去了,远得踏过万水千山也无法相见……每年清明,我都在母亲的坟前痛哭,无法抑制内心的伤悲,过后总要大病一场。 其实,白居易的《村夜》写于元和九年,他的母亲刚刚去世,在那样一个寂寥的秋夜,百草经霜已显衰颓,山村周围行人绝迹,他独自出门眺望田野,看到了“月明荞麦花如雪”的美景,有对亡母的忆念,也有重新燃起希望之火的喜悦。我们对亲人的思念是永不会停止的,而思念的方式却是多样的,忘却,往深处想还真是一种智慧,与其哀痛得不能自拔,还不如与逝者相忘于生活。 放眼窗外,一树树玉兰开始落叶,繁花似锦的春天、烈火烹油的夏天,开始让位于秋天的萧瑟和冬天的冷酷。所谓“岁月不居”,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四季的循环,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放缓步伐。岁月不能挽留,能挽留的只有我们自己的心境和快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