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果富含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等,是消费者喜爱的一类食品。但坚果在潮湿环境下,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受霉菌污染。 什么是霉菌? 霉菌是菌丝体比较发达且没有较大子实体的部分真菌的俗称,也叫“发霉的真菌”。现已发现的霉菌种类有超过45000种。食品表面长出的一些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就是霉菌。 坚果受霉菌污染有啥风险?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坚果与籽类食品》(GB 19300-2014),烘炒工艺加工的熟制坚果与籽类食品中霉菌不能超过25CFU/g。如坚果霉菌超过标准限值,则食用价值降低,甚至不能食用。霉菌污染的坚果是否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取决于霉菌是否代谢产生已知的、毒性明确的真菌毒素。如黄曲霉代谢产生黄曲霉毒素是强致癌物质之一,大量摄入会引发急性中毒。 如何防范霉菌污染危害? 首先,细心选购坚果。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场所,购买正规企业生产的产品,避免购买过期食品。尽量购买密封包装的坚果,按需购买。购买散装坚果时,要注意挑选果实无霉斑、无虫蛀痕迹的坚果。 第二,合理储存坚果。最好现吃现买,坚果开袋后应尽快食用。如果吃不完,应密封保存并置于阴凉干燥处,避免受潮。 第三,不食用霉变坚果。食用之前,如发现坚果表面有丝状、绒毛状物质,或较为明显的霉斑,切勿食用。 本报综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