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第03版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八旬老人书十二米长卷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百年大党领导我们奔向富强……”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后,奎文区党龄近50年的孙维彬不仅书写了一幅12米的“说句心里话”长卷,还连夜写了3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表达对党的热爱。 11月14日,记者来到奎文区东关街道新华社区华丰小区孙维彬家中时,80岁的孙维彬腿上缠着厚厚的绷带,正伏在床前的一张桌子上书写长卷。“这是我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后的一些心里话,我又补充完善了一些。”孙维彬说。 从11月8日开始,孙维彬先写了3页稿纸的学习心得,又花费好几天书写了这幅长卷。他是一名有着近50年党龄的老党员,深深地了解共产党人有着坚定的意志、不懈的追求,并始终对党忠诚,对信仰坚守。他想通过这种书写长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党热爱党,并通过自己的一笔一划让更多人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环卫工人午休读报学习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11月14日中午,从奎文区东风东街与北海路交叉口西南角的公共厕所管理间内,传来了一阵读报声。 记者敲门走进去,原来是公厕的管理员正在阅读11月12日的《潍坊日报》,头版刊发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的报道,读到感兴趣的地方,她忍不住念出声来。 这名管理员叫张立新,今年53岁。家住潍城区芙蓉小区的她喜欢读报,家里订阅着《潍坊日报》《潍坊晚报》。上班时,她会把报纸带上,利用工作间隙读读报。自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举行以来,报纸上报道的内容非常多,张立新一直在看,其中不少内容让她非常受触动,倍感振奋。 “大道理我不懂,就知道只要坚定信念,跟着党和政府的政策走,踏踏实实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对了。”张立新说,接下来,她会更用心工作,把自己管理的公厕卫生打扫好,防疫措施落实好,让广大市民有一个安全、整洁的如厕环境,这就是自己对社会做贡献了。 退休老党员提笔作诗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雒福苗 通讯员 夏云 11月14日,家住高新区高新花园小区的退休干部国同豹高兴地对记者说,为抒发喜悦之情,表达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讴歌和颂赞,他提笔作诗,用文字记录下真情实感。 经过反复酝酿和修改,国同豹写下一首《喜读六中全会公报有感》:“初冬寒流琼花至,华夏神州高光时。六中全会传喜讯,万民争看公报急……手捧公报心潮涌,意气风发抒胸臆……风华正茂孕梦想,老骥暮年助一力。” 国同豹今年72岁,是一名有着50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他离岗不离党,仍时刻关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牢记初心使命。 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之后,他第一时间关注,仔细阅读了全文。他说:“读着公报,心里真是抑制不住地激动,作为一名党员,为咱们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红色讲解员干劲更足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 “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并融入到自己的讲解和文学创作中,进一步强化自身服务意识。”11月14日,臧克家故居讲解员、诸城市龙都街道文化站站长、著名作家王少红告诉记者。 臧克家故居是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承载了“红色精神”的教育功能。自2009年建成投入使用后,作为这里的一名红色文化讲解员,王少红见证了它一年又一年红色文化代代相承的时刻。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为我们广大文化工作者吹响了新的号角,激励我们创作出更多反映新时代老百姓现实生活的优秀文艺作品。”王少红表示。 王少红说,下一步,要充分发挥文旅系统的特长优势,用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努力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并融入到日常工作当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