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5版:《铸匠》与潍坊制造业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铸匠》与潍坊制造业

第02版
《铸匠》与潍坊制造业

第03版
《铸匠》与潍坊制造业
 
标题导航
滕虎忱满腔救国热情 华丰跃居江北第一
2021年11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滕虎忱满腔救国热情 华丰跃居江北第一
  滕虎忱
  早期的华丰机器厂外貌
  华丰机器厂早期生产的农用水车
  解放初期军工生产时用的皮带车床
  早期华丰机器厂的生产情景



  华丰机器厂创建者滕虎忱素怀实业报国之志,倾毕生精力和全部才智为我国动力机械工业的创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创办的华丰机器厂曾是潍县近代机械工业发展史上的辉煌和骄傲。而《铸匠》一剧中的泰丰厂正是以华丰机器厂为原型,真实度达到70%。
听孙中山演讲立志实业救国
  潍县华丰机器厂建于1920年,创始人滕虎忱(1883-1958),原名景云,字虎忱,又作虎臣,潍县滕家庄(今坊子区坊安街道滕家庄子村)人。出身于一个锢漏匠(潍县对锔锅者的通称)家庭,从小跟随父亲打铁(制造工具),铸就了刻苦勤劳的性格。15岁随父去青岛谋生,19岁考入德国修理军舰的场所——水师工务局当学徒,每日做工八小时,上课两小时。他在该厂学徒四年、服务两年后,又留厂七年。
  滕虎忱只读过三年私塾,从未进过洋学堂,但他有一段非同寻常的学习文化理论知识的经历。在青岛当学徒工期间除了刻苦学习生产技术,还在业余时间到基督教青年会读夜校。青年会不仅有各种不同程度的文化补习班,还有制图、外语、会计等各种职业培训班。滕虎忱便结合自己所需的专业技术,有的放矢选学各种知识,后来在繁忙的工作中,还聘请张纪鸿为教师,每天早晨坚持学习文化和理论知识。由于如饥似渴地坚持努力学习,他的文化水平实际早已达到大学程度。在水师工务局13年中,他一面做工,一面努力学习制造机械的实际知识,成为一名精于锻工、车工、钳工的多面手。他对机器制造极感兴趣,有时研究得废寝忘食。
  1912年9月,孙中山结束与袁世凯的北京会谈,到青岛发表了反帝演讲,提出“反对列强,唤起民众,挽救中华,实业救国”的主张。滕虎忱两次聆听,深受感动。当时青年会创始人刘寿山向孙中山介绍他:“在德国船坞工厂学徒的滕虎忱,刻苦学习生产技术、业余坚持学习文化理论知识,成为技术全面的能手,令德国技师折服。”孙中山为他点赞,并勉励他:“继续努力学好机器制造技术,创办中国自己的民族工业,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振奋实业救国。”
  孙中山的演讲和勉励,改变了滕虎忱的一生。他亲身感受到工人干活死拼体力的劳累之苦,亲眼看到满目疮痍、贫穷落后的中国现状,认识到只有兴办工业才是自强自救的好办法,从此奠定“响应孙中山的伟大号召,矢志实业救国的雄心壮志”。

发展18年生产经营盛极一时
  1918年,滕虎忱回到潍县,想筹办一家铁工厂,可既无资本,集资又不易,只好在潍县广文中学理化制造所制造器具。当时只有一部旋床、一部手摇钻,还有些小工具,都是妻子和他打铁制造而成。考虑到学生毕业后没有实践机会将前功尽弃,滕虎忱与得意门生谭毓秀、焦长兴、谭温海等人一起办起小铁匠铺。
  1920年,滕虎忱变卖全家赖以生存的几亩土地和3间房子,凑了500元,又经过多方筹集,共计融资3000元,在东关大街租赁了十几间大草屋当厂房,因陋就简创办机器制造工厂,生产设备只有两部车床、5马力“特尔科”汽油发动机及发电机各一部,还安置了红炉,工厂命名为“华丰机器厂”,取“中华”“丰盛”之意,滕虎忱担任总经理,亲自掌钳,教徒弟锻打及车工、钳工等技术。
  滕虎忱艰苦创业,经营管理有力,华丰机器厂发展迅猛。增资后,增添先进机器设备,大量招收职工,厂子规模扩大,便在东关升曦门外(今东风东街潍州路交叉口西南角一带)购置3亩6分(老亩,一老亩等于三市亩,下同)地新建厂房。1927年,又在厂子附近购地3亩,建起高大的新厂房,陆续添置了机床、钻床、刨床等设备,至1928年,又设立了锻铆、铸造、金工、白铁、木工、装配等车间,员工增加到150多人,华丰机器厂初具规模。此处厂房为华丰一厂。
  1932年,华丰机器厂又在大马路建立了华丰二厂,由原青岛水师工务局技术员李占元任厂长,计划研制生产发电机和电协机。1934年,又在东关大街路南新建了门市大楼,并请潍县名书法家郭恩言用大字写了厂名。从建厂之初到七七事变前,前后18年间,华丰机器厂由3000元起家,发展到150多万元,生产经营盛极一时,成为享誉国内外、颇具规模的机器制造厂家。

仿制织布机引发织布业革命
  华丰机器厂开工生产后,只能干些小型修理和制造小型农具,先给烟潍汽车路工程设施及桥梁制造夹板、螺栓等零部件,并根据当地农业生产需要,研制生产斗式水车、弹花机、轧花机、榨油机、轧豆机等农用设备。滕虎忱热心办厂又积极钻研技术,参照先进的机器和教学仪器的工作原理,进行改进和创新,不断开拓生产门路,产品物美价廉供不应求。
  传统工艺自纺、自织的布匹俗称土布。清末,潍县一带的土布业已呈传统手工业的业态。土布只能织到0.5米宽、8米多长,既窄又短,俗称“小布”。潍县开埠后,英国、美国、日本的棉纱和布匹等洋货大量拥入,洋布以布幅宽且长、质量好、密度大而充斥城乡市场。
  滕虎忱集中精力和技术人员一起努力研制,成功仿造出日本“石丸”式脚踏式铁木合制织布机,将其命名为“丰字”牌织布机。这种脚踏式织布机,可以织出与洋布同样规格的宽幅布。“丰字”牌织布机由潍县东乡一带发展到全潍县,一度供不应求。除了华丰,先后有11家铁工厂也投产仿造这种织布机,潍县城区及附近城镇、乡村以及邻近昌邑等地的农村作坊和个体业户,很快便普遍以脚踏式织布机为生产设备,生产与“洋布”同样规格的布匹。到七七事变前,潍县共生产了8万台这样的织布机,仅东乡眉村、穆村一带便有2万多台。这期间,潍县城区及周边先后出现与布业有关的150多家大小工厂和作坊,从业人员大约15万人,这就是“十万织布机”名声的由来。
  脚踏式织布机代替木织机,宽幅布取代窄幅布,可谓是织布业的一场革命。自此以后,潍县传统织布业转变为现代织布业,织布业成为潍县的支柱产业。滕虎忱还发动广大群众集资80多万元,购买大量棉纱贷给贫困农民织布,与百万农民联合组成了一个经营实体,与洋布竞争,为织布业革命作出卓越贡献。
造出柴油机打破外国垄断局面
  工业的发展对柴油机的需求激增,但国产者甚微。1931年冬,滕虎忱亲自带本厂三名员工去上海,重金购进德国制造的先进车床、摇臂钻床、龙门刨床、汽锤等大型设备,购买了一台当作动力的15马力狄塞尔式柴油机。
  滕虎忱和工人时常在这台柴油机周围端详,想着制造它,可计划了好久,都没有办法。所以,他去青岛请了一名曾在青岛东义铁厂学徒出身的工人王宏茂,来厂担任技术指导。这名年轻人很聪明、很刻苦,且有一定机械制造经验。
  他把王宏茂请回厂里后,和工人一起,使用精良工具,反复拆装试验,琢磨构造原理。他们将柴油机部件绘成图纸,又请广文中学英语教师卢文楷把机器部件名称和说明书译成中文,帮助工人了解机器的构造原理和使用维修及保养方法,为仿制柴油机做了充分准备。
  滕虎忱天天鼓励王宏茂研究制造柴油机。拆开机器,王宏茂连零件名称都叫不出来,该用什么工具,经过哪几道工作流程,也不知道。滕虎忱依然鼓励着他,要他一步一步研究和制造,先把样子按照尺寸精密画好,然后根据一般的机械制造知识,研究每一部分零件用什么工具,用何种流程。滕虎忱又去上海办了一些制造柴油机的工具,如一丈有余的大旋床、刨床、打造柴油机大拐轴的一吨重的汽锤等。
  他们开始先制造最难制的喷油器部分,喷油嘴有四个孔,柴油经过压力从这里喷出,变成气体燃烧,故孔只能很小,像一根头发那样粗,却要穿过半毫米厚的钢才成。该用什么工具凿成?没人知道,更无从购买工具。于是王宏茂便用风钢在砂轮上磨成极细的钢针,然后在油石上磨光,又磨扁,用马达拉旋,居然制造成功。
  滕虎忱带着工人克服每一个困难,工人、学徒也学会每一步的制造过程。1932年秋,华北第一台15马力柴油机试制成功,效果不亚于原产品。自此,外国垄断动力机械的局面被一举打破。
  此后几年,华丰机器厂又研制出8马力和25马力柴油机、40马力卧式单缸低速柴油机。这一系列不同规格的柴油机,虽然是小型号的仿制产品,但就当时来讲,国内只有上海和无锡的两家工厂要与外国厂商协作才能生产同类柴油机,华丰机器厂却能全靠自己的设备制造,是全国最早能独立生产柴油机的厂家,华丰在国内机器制造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拥有了一定知名度。华丰机器厂的柴油机对潍县机械行业乃至工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其又批量生产供应全国,为我国的民族工业大发展创造了条件,作为动力机械的柴油机也逐渐成为华丰的主打产品。
  冯玉祥将军参观华丰机器厂及职工的福利设施和技工学校后,赞扬滕虎忱艰苦创业的精神,感慨地说:“全国有200人能像你这样有血性,能奋斗,国家的前途就大有希望。”到1936年2月,华丰事业发展达到高峰,在民营机械行业中有“华北最大机器厂”和“长江以北第一厂”之称,成为江北第一家动力机械生产基地。
日军拆除厂子整体迁往济南
  七七事变爆发后,滕虎忱多次向山东省政府申请火车皮,把华丰机器厂内迁至汉口,却未得到支持,万般无奈之下,向董事会提出辞呈,将华丰机器厂一厂、二厂的全部设备和资产转交给董事会,由丁执庸管理,张执符代理董事长,自己则流亡到内地抗战。
  日军侵占潍县后,华丰机器厂生产日趋艰难,被日本人强迫“日华合办”。1939年至1940年间,日方又强行将华丰机器厂一厂、二厂的全部机器厂房等统统拆除,将141部设备及拆除厂房后的各种建筑材料,包括砖木、瓦、机器等运往济南。总价值150多万元的华丰机器厂被日寇掠夺殆尽,几乎成了一具空壳。丁执庸和厂长李占元、会计张仲元及几个工人拼死守护,在华丰机器厂营业部及惠东大药房后院掩蔽下,部分物资和自行车零件才得以幸存。
  所有物料到达济南后,日方在千佛山北簏成立了历山兵工厂。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滕虎忱赶到济南向国民党政府要求,将历山兵工厂返还,答复是:“战乱期间,暂征军用。”1948年,潍县和济南相继解放,滕虎忱曾向山东省人民政府要求归还历山兵工厂,但因国家经济恢复时期,离不开机器制造工业,因而也没归还,该厂后来发展为“济南柴油机厂”,成为当时国家石油部唯一的采油用柴油机定点生产厂。
  滕虎忱1948年由济南回潍后,召集华丰机器厂原有职工,收集埋藏的少量物资和残存设备,重建华丰机器厂。1954年完成公私合营。
◎点评
滕虎忱是潍县工业界技术权威
  华丰机器厂的创建与发展,是滕虎忱苦心经营、锐意进取的结果,他将爱国思想、创新精神融会到生产管理中,尊重技术和人才,坚持信誉第一、质量第一,摸准市场、开发产品、开拓市场,这是他的经营之道、华丰发展之动力。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诚信可靠的经营作风,华丰机器厂树立了良好信誉,业绩日益突出,滕虎忱由此登上社会舞台,社会地位和声望也逐步提高。
  他凭借华丰机器厂的实力和办厂中积累的实践经验,努力实现其“发展实业 振兴中国”的宏愿,积极促进潍县工业的发展。在华丰机器厂和滕虎忱的扶持影响下,潍县的机械业、织布业以及一些新兴工业如染厂、颜料厂、火柴厂、面粉厂、制革厂等先后成立并发展起来。他们建厂时,大都请滕虎忱协助,在技术上予以指导,生产设备安装完成,请他鉴定后,才能放心地试车投产。早期的华丰机器厂和滕虎忱实际上已成为潍县工业界信得过的技术权威和靠山。
  A04-A05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齐英华(参考资料:《潍县老字号》《奎文文史大观》)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