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83岁老人爱读报分门别类整成册
93岁战地记者捐出珍藏相机
2021年11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93岁战地记者捐出珍藏相机



  近日,家住潍城区军休二所93岁的傅正友老人,将珍藏72年在抗战时期缴获的德国制造POX相机,无偿捐赠给市博物馆,为市博物馆新添重要历史文物。这台相机记录了傅正友作为一名战地记者时鲜为人知的故事。为感谢老人的捐赠,市博物馆为他颁发收藏证书。

  □文/图 潍坊日报社 全媒体记者 郭超
随军采访解放青岛战役,相机时刻陪伴
  11月25日,记者在市博物馆见到了这台德国制造POX相机,巴掌大小,轻便易携带,但因年代久远,相机套有些残破,略显斑驳。
  出生于威海的傅正友表示,1946年,18岁的他参军入伍。当时,很多战士的文化水平不高,傅正友因为上过中学,成了部队里的“高材生”。入伍三年后,他被派往华东警备第四旅任战地记者,随军采访解放青岛战役。“当时我什么装备也没有,只有这台小相机。”傅正友说,这台相机是我军从日军手中缴获的。
  领导把这台小巧的相机授予刚上任战地记者的傅正友,虽然每次只能拍12张照片,但它成了傅正友的宝贝,陪伴他经历数次战役,在傅正友心中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虽然我没有像其他战士们那样在战场上冲锋陷阵,但我用相机和笔杆子记录下了他们浴血奋战的壮烈场景,现在想想心里仍然很激动。”傅正友说,他早已退休,为了让下一代人牢记党的历史,牢记为新中国献身的革命英雄,牢记革命传统,他联系了市博物馆,无偿捐赠了这台他珍藏72年的相机。
  “我把相机捐赠给潍坊市博物馆,就是把自己的忠心献给了党。”傅正友说,过去他经常多交党费,以此加强与党的联系。但傅正友认为自己做得远远不够,希望通过捐赠相机的方式完成自己多年忠心爱党的誓言。为了感谢老人的捐赠,市博物馆为傅正友颁发了收藏证书。
报道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他非常自豪
  与现代的新闻采访相比,当年随军新闻报道工作更是“苦差事”。在解放青岛期间,傅正友写了近200篇稿件,但因种种原因,能见报的仅有二三十篇。每发表一篇稿件,傅正友就高兴好几天,这成了当时他坚持下去的精神动力。
  傅正友回忆,当年他只能在战士们打完仗休息时见缝插针采访,但看到战士们伤痕累累,他心里非常难受。是这台相机陪他见证了烽火岁月。随军打仗,住所飘忽不定。每次采访结束后,傅正友都没有写稿的地方,非常苦恼,很多稿件都是他在老百姓的磨坊过道里完成的。
  此外,当时部队里只有傅正友一名战地记者,身兼数职就成为家常便饭。“忙完了一天,还得连夜起来校对。”傅正友说,最令他苦恼的是稿件写完后,传一篇稿件要经过敌人的烽火线,走上十几里路,危险重重。因为战事紧,经常没有通讯员为他把稿件送回报社。不过,《坚守驯虎山》《在炮兵阵地里》等一篇篇佳作发表后,起到了鼓舞士气、提高战斗意志的作用,傅正友非常自豪。
  相机陪伴傅正友经历数次战役,每次他都奋力排难完成任务。为继承革命传统,规范汉字使用,2008年,他还用这台相机拍摄下不规范汉字并整理出版《校对探微》,充分发挥了这台相机的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