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坊子区八旬老人赵女士走失两天,无意中上了高速公路,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步行。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五支队寒亭大队民警及时发现老人后,将她带回大队,沟通发现老人无法描述自己的准确姓名和家庭住址,面部因冻伤等缘故容貌有所变化,无法通过人脸识别等手段确认身份信息。民警根据老人的姓名谐音,排查400多条相似信息,及时确认她的身份并联系到家属,让老人安全回家。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树云 老人外出时迷路,走上高速公路快车道 坊子区83岁的赵女士年龄虽大,可是喜欢外出。12月5日,赵女士像往常一般外出,走到一个陌生环境,迷失了方向。老人没带电话,上了年纪的她也不善沟通,没有向路人求助。天气寒冷,赵女士孤零零地走在乡村道路上,多次跌倒,脸上多处冻伤、擦伤。 走了两天一夜的赵女士,在无意中闯入青银高速公路,沿第一车道步行。该车道最高限速为120公里/小时,老人在该车道步行,机动车驾驶员难以及时发现、躲避,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后果不堪设想。6日下午4时许,有热心车主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向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五支队寒亭大队报警。 巡逻民警立即赶到报警人描述的地点,并未发现老人的踪迹。出于安全考虑,民警沿途寻找,在青银高速141公里+200米处发现了老人。老人身上脏兮兮的,头戴紫色帽子,身穿深色外衣,正步履蹒跚地沿高速公路行走。 当时车流量较大,考虑到现场存在较大安全风险,民警兵分两路展开行动,一路民警设置安全防护区域,提醒过往车辆提前避让;另一路民警下车搀扶老人,将她慢慢扶上警车。
多方查找无果,根据名字谐音确认身份 民警尝试同老人沟通,发现对方口齿不清,身体较虚弱,说话断断续续,只能隐约听出她叫“赵秀珍”(音),家住坊子区某村。 为尽快找到老人的家人,民警首先通过人像比对系统进行识别查询,由于老人面部有擦伤和冻伤,面容变化较大,未得到准确结果。随后,民警又通过潍坊市公安局110指挥平台,查询近几日的走失人员报警信息,也没有获得有价值的线索。 民警改变思路,决定根据老人的名字查找。老人无法确认名字的正确写法,民警只能通过人口信息库模糊查询、挨个比对,最终在400余名同音姓名人员中找到了老人的身份信息。随后,在寒亭公安分局协助下,民警联系到当地街办和村委,通知家人将她接回。期间,民警到食堂为老人拿来了馒头、热菜等,让她饱餐一顿。 当晚6时许,老人的儿子吴先生来到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五支队寒亭大队,见到走失近两天的老母亲,泣不成声。“太感谢民警了,母亲走失两天可把我们急坏了。”吴某说,根据民警找到母亲的位置判断,她两天一夜竟然走了近20公里。多亏民警及时援手,否则不知何时才能找到老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