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城事
 
标题导航
推介风筝文化老“主播”很赞
喜作藏头诗人景融一体
2021年12月0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喜作藏头诗人景融一体



  藏头诗中每一个字的紧密贴合和巧妙设计,常常令人倍感惊奇。在寒亭区有这样一位写藏头诗的爱好者,他将古诗主旨为现代人所服务,把一首首藏头诗写出了时代感和正能量,至今已经创作了三千余首佳作。12月6日,记者采访了57岁的徐化源,倾听他写藏头诗背后的故事。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
为身边的人物、景色创作藏头诗,反复雕琢字句
  12月6日,记者来到了寒亭区徐化源的家里,墙上挂着一幅幅书法和绘画作品,一首首描写人物、企业、现象的藏头诗掩映在作品中间,文艺气息浓厚。
  “黄尘高山不畏艰,文质柔肩义当担。秀荣笑貌虽已去,英名丰碑永人间”“南征北战人未闲,山河安危挂心间。镇灾除患胆气在,魔来道挡撼苍天”“张帆迎浪砥砺前,定海神针金银潭。宇寰阴霾终驱散,笑以泪目仰苍天”……徐化源伏案桌前,他告诉记者,《黄文秀》《钟南山》《张定宇》这些致敬人民英雄的一组藏头诗,都是他的原创作品,悬挂在这里以诗会友。
  说起写藏头诗的初衷,徐化源打开了话匣子。徐化源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专业,在校期间就与诗词结缘。先后在地方从事过宣传、文化等方面的工作。由于工作需要,他常常接触不同群体,但不想写出千篇一律的工作纪实,因此,徐化源常常以古诗记录。
  “我喜欢李白的《赠汪伦》和《客中行》,虽然体裁是古诗,内容却是白话文,这给我带来了启发。诗词要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要创作服务社会、人民的诗词。”徐化源说,他一直思考,怎样把传统的古诗写出特点,针对性和应用性,因此,他琢磨写起了藏头诗。
  创作伊始,徐化源常常以身边的人物、景色为主,抑扬顿挫、断句等手法他都要细细拿捏。浞河的春夏秋冬,徐化源不知写了多少遍。而每写好一首藏头诗,他总是收集起来,几日后再拿出来推敲、修改,这样日复一日,反复雕琢。
不满足于押韵,要创作有美感、直抵心灵的作品
  徐化源告诉记者,写得时间长了,虽然诗尾能押韵,但自己并不满足于写这样“简单”的藏头诗。创作出美感、直抵心灵的藏头诗,成了摆在徐化源面前的难题。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徐化源便从成千上万的字词中凝练出“吉祥、如意、福安、常乐、睿智、鸿儒”等20余组寓意美好的常用词语。以词语“常乐”为例,徐化源现场为记者创作了两首藏头诗。例如医生可以写成“常为病人忙夜昼,乐看患者绽笑颜”,教师可以写成“常思教学创新事,乐看学子绽笑颜”。除此以外,他还为《潍坊日报》创作了一首藏头诗,“潍水扬波柳丝摇,坊郭人勤市声早。日暖风来春消息,报与桃花一夜姣。”每一首用时不到两分钟,令人忍不住称赞。
  徐化源说,创作藏头诗,他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是根据人物的职业特点来写;其二是将人物的名字,以春天的美景做衬,融入山水画意境之中,辅以押韵字词。“春天代表欣欣向荣,这样写出来的藏头诗有画面感,一辈子都不会过时,也没有局限性。”此外,徐化源在创作时还会加入自己美好的祝愿和赞美,写出来的藏头诗因此大受欢迎。
  写的藏头诗多了,向他邀请写诗的朋友自然多了起来。为了让这些藏头诗融入生活,他还自学书法,将作品与字画结合,赠与友人。此外,他还特意自费为朋友们订制了紫砂壶,将创作的藏头诗镌刻于内,令人爱不释手。
  近十年来,徐化源创作藏头诗达三千余首,作品被人津津乐道。他说,只要大家喜欢,他还会继续创作下去,让文化在新时代不断创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