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城事
 
标题导航
九千多注册志愿者活跃在身边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在小区内
精细化志愿服务让城市更有质感
解决“急难愁盼” 提升社会文明
2021年12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解决“急难愁盼” 提升社会文明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王鲁兵 翟强
  “以往‘飞线’乱扯,既不好看又不安全,成了不少老旧小区的‘顽疾’。”12月20日,昌邑市都昌街道新村社区居委会主任刘丰泽告诉记者,新村社区老旧小区多,有的居民为方便照明、充电而私拉电线,导致“飞线”问题突出。
  如今走进新村社区,昔日的“飞线”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居民附房屋檐下的一根白色管子。“今年,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我们与物业、供电等部门联合,多单位协作,通过另开电源、掩藏电线、一户一表的方式,解决了附房供电难题。”刘丰泽说,党员、干部、网格员都积极投入到“飞线”改造中,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相关问题。
  2020年,昌邑市喜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他们没有把夺得荣誉作为最终目标,而是全力创建更高品质的文明城市。该市把民生小事当作大事来做,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飞线整治”“人行道破损维修”“规范停车秩序”“一盔一带”等专项活动,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今年以来,我市累计整治‘飞线’问题850处,维修破损人行道3200平方米,开放免费停车场264处,设置免费停车位48776个,发放‘爱心头盔’88270个。”昌邑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术叁说,他们坚持为民导向,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据悉,为切实解决问题,昌邑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深入一线倾听群众诉求,组织现场调度活动14次,解决“硬骨头”“老大难”问题68处;市直各单位拧成一股绳,高标准落实“网格化责任分工”,5000余名网格志愿者深入街头巷尾,开展“文明交通”“文明创建大宣传”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
  “我们全域创建,将文明城市创建与农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结合,村村都有‘四德榜’、红白理事会,全市累计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扶贫济困等文明实践活动8600余次,惠及群众22.8万人,创建全国文明村镇3个,省级文明村镇、社区42个,县级以上文明村达标率达94.8%,文明乡风已成为农村群众的普遍追求。”张术叁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