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九曲巷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看点
 
标题导航
娘,我亲亲的娘 
 被占的车位
把冬天挡在门外
母亲
冬思
2021年12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娘,我亲亲的娘 



 李风玲
  一想到娘,鼻子总会有点酸,眼睛总会有点潮。
  父亲走得早,他撇下了48岁的娘。他的突然离世留给娘的似乎只有眼泪。而那时涉世未深的我们,也不太懂得怎样去安慰娘。
  娘是一个贤惠的女人。她做得一手好针线,也烧得一手好饭食。那时候我们姐弟穿的棉袄棉裤棉鞋,都是娘一针一线缝出来的。那合体的剪裁,细密的针脚,是无论谁见了都要赞不绝口的。上学时带的干粮,烙得松软酥香,拿到学校里,引来不少同学艳羡的眼光。
  父亲和母亲的和睦更是我印象中最深的一幕。上世纪80年代的农村,夫妻吵架甚至动手的事并不少见。但我的父母之间却从来都是和风细雨,从没见他们脸红过一次。正是他们幸福的婚姻影响了我的爱情观:夫妻之间就应该相濡以沫、风雨同舟。
  但父亲走了,留下了孤独的娘。我们姐弟三人都有各自的工作,不可能整日地陪着娘。父亲刚走的那些时日,我每天晚上都回家,风雨无阻。过了不久,娘心疼了:“闺女啊,别再来回地跑了。娘挺好,别担心……”但我分明看见了娘眼中的泪,晶莹透亮,只是强忍着,没有流下来。
  弟弟是个军人,远在海南。他是娘最深重的牵挂。我曾劝娘:“让弟弟回来吧,离你太远了。”娘说:“不行,这是他的前程,我不能让自己拖累了他。”每逢过年过节,娘都要与弟弟通上好一阵电话。娘既想儿,又怕误了儿的前程。
  时光匆匆,父亲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但每逢提到他,母亲的话语会立刻显得那么鲜活、那么生动,好像父亲一直都在她的生活里,不曾离开。
  现在的母亲,仍旧一个人守在我们老家的小院里,还种着几亩菜园。我们跟她开玩笑说:“娘,别种了,我们都买得起菜。”
  娘却一本正经道:“你们买的哪有我种的绿色、生态?再说了,我种的可是乐趣和情怀!”
  母亲识文断字,也喜欢读书看报,一些时髦的词儿经常脱口而出,把我们姐弟几个逗得哈哈大笑。看到母亲现在生活得这样充实和开心,我们觉得很幸福!
  也常想着把娘接到我家来住,可娘总是说:“我哪里都不去,就在这里守着我们的老窝儿。你们从外面回来,也是个依靠啊……”
  娘,我亲亲的娘……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