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03版
看点

第04版
要闻
 
标题导航
订阅晚报五年 与邻里共品读
收藏四万件老物件 建馆展出留住乡愁
2021年12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藏四万件老物件 建馆展出留住乡愁



  老物件是时代的见证,是社会发展的文化符号。诸城市舜王街道尚河沟村的袁增海以自己20余年收藏的约四万件老物件为基础,创办尚德民俗博物馆,让更多人走进展馆,触摸历史,接受传统教育。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齐英华
受祖辈影响,从年轻时起就醉心收藏老物件
  12月22日晚饭后,53岁的袁增海像往常一样,稍事休息便钻进工作室,与历史“对话”。他的工作室面积800余平方米,摆放着数千件老物件,既有木犁、播种木耧、马车等生产工具,又有缝纫机、纺车、辘轳等生活用具,还有清代以来的地契、房契、账簿、老旧报纸、幻灯片、小人书、各式证件票据等文档资料,高低错落有致地摆放着。
  “地方还是太小,我收藏了约四万件老物件,大部分储存在仓库里。”袁增海说,他的工作室由仓库改建而成。袁增海的祖辈一直有收藏的传统,后来因家乡发大水藏品所剩无几,他受祖辈影响,对用过的东西很珍惜,稍微感觉有点价值的,就不舍得扔掉。袁增海年轻时在一家企业跑业务,闲暇时间同事们或看电影或逛公园,而他喜欢去当地的书店和废品收购站,二十几年来日积月累,收集到约四万件藏品。
  “我们这一代人是历史上最后一代使用或见证过传统农耕和农村比较原始生活场面的人,有义务把它保护传承下去,让后来的人有机会见见实物,知道祖祖辈辈是怎么过来的,提高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认同感,同时也能让他们体会到前人的不易。”袁增海说。

建起博物馆免费开放,今年新增农耕体验展区
  2015年,袁增海将散落在厂房里的老物件集中起来,建起了诸城市尚德民俗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2021年,袁增海对展馆进行了全面改造,室内展厅总面积由原来的400多平方米增加到800多平方米,并增设了1000余平方米的室外农耕体验展区。
  在新增加的音像展厅里,展示着各个年代的照相设备、老照片、音像设备以及各种型号的电影设备和电影海报等。每一种音像设备,他都至少修复了一件。前几年,他还带着放映机走进敬老院、学校等处放映,放映内容包括故事片、戏曲片、武打片及孩子们喜欢看的美术片等。现在,每当有游客前来参观,他都会播放上一段,让观众回味一下小时候的乐趣,增加参观者的体验效果。
用诚心感动了老人,成功淘到一辆老式马车
  袁增海的藏品每一件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他对其中一辆马车印象特别深刻。马车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比较有代表性的物件,当时除用于农业生产外,很多时候还作为婚车和客车用,生产队解体后,很多马车都毁坏了。袁增海一直想收藏一辆马车,可是搜寻多年未果。2017年初,他偶然在昌邑市发现了一辆上世纪六十年代“工厂造”马车,是一位老人保存下来的。老人曾是生产队干部,对这辆马车情有独钟,一直精心保管着。袁增海最初求购时,老人坚决不卖。
  袁增海没有就此放弃,他前后多次登门拜访,最后将“诸城发布”公众号宣传自己的文章拿给老人看,老人才同意给他,并提出条件不能转卖。他这才明白,老人的心愿是给马车找一个好的归宿。
  一件件老物件,承载的是当地文化的魂、民俗的根。几年来,一批批学生、工人走进尚德民俗博物馆,触摸历史,接受传统教育。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