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今日重磅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评论

第03版
今日重磅
 
标题导航
“灰姑娘”带着潍坊的记忆回来了
2022年01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还记得当年城区青年路北首环岛的雕塑《春鸽》吗
“灰姑娘”带着潍坊的记忆回来了
由原创作者之一陈修林的儿子陈箫汀打造完成



  “灰姑娘”是谁?安徒生童话中有,潍坊的城市记忆里有。雕塑“灰姑娘”带着潍坊的记忆回来了,目前以《春之歌》之名暂“住”在富华大酒店A座一楼,引来市民驻足。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齐英华(署名除外)
暂“住”富华大酒店,尊重原来造型基础上优化创作
  1月6日,记者来到富华大酒店A座看到,在一楼西侧的长廊两侧展出了数件雕塑作品,皆为雕塑家陈箫汀之作。而最先进入眼帘的就是《春之歌》,端庄秀丽、朴素大方的美丽姑娘,左手托着一只展翅欲飞的和平鸽,脚边还有5只形态各异的和平鸽。
  据陈箫汀先生介绍,这件玻璃钢雕塑高2米,在尊重原来造型的基础上做了一点“加法”,鸽子由4只增加到6只,这样就有了“群”的感觉,让每一位潍坊人都热爱着家乡,记得住乡愁。
  富华大酒店相关负责人介绍,摆放展品时最先考虑的就是“灰姑娘”,她能唤起很多人的记忆,以此宣传潍坊。
《春鸽》因胜利街拓宽搬走,再后来不知所踪
  一件雕塑作品何以引起如此关注?有着如此多的话题?
  1984年春,潍坊的第一座城市雕塑诞生,名称叫《春鸽》,这是潍坊首件写实风格的铸铝雕塑,因安装在城区青年路北端环岛,所以构思了青年姑娘与和平鸽的生动画面,寓意着潍坊是和平、年轻、充满朝气的现代城市。
  这座雕塑不含底座的高度为3.8米,由潘连三、陈修林、郭心聪等人创作,因是铝合金铸造,氧化处理后呈现灰黑色,当时人们习惯叫它“灰姑娘”,倒是本名《春鸽》却被遗忘了。
  “灰姑娘”矗立在城区青年路北首和胜利街交叉口的圆型平台上,成为标志性建筑,为提升市容市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1992年前后,因胜利街拓宽,“灰姑娘”被迁移到了人民公园南门附近,后来通体刷上白油漆,变成“白姑娘”,再后来就不知所踪了。
前年疫情期间有了较多时间,决定重塑“灰姑娘”
  “《春鸽》一直都是老潍坊人的记忆,更是家父陈修林怀念老友潘连三先生的人生回忆。耄耋之年的家父提起《春鸽》时表示,这是他一生众多作品中少有的满意佳作之一,对此念念不忘……如今重塑‘灰姑娘’也是我从事城市雕塑创作多年的心愿。”出生于1965年的陈箫汀说,这段青春记忆现在想来可口香甜,从20世纪90年代到北京创业起,走遍世界各地心里总是惦念着这位“姑娘”。
  心有所想,心中所愿。2020年疫情期间,他有了较多时间,便决定重塑“灰姑娘”,四个月创作完成。“少年时代的情怀,雕塑家的心愿。”陈箫汀说,重塑的“灰姑娘”回到潍坊展出,算是圆了父子两代人的心愿。
  带着潍坊人满满回忆的“灰姑娘”此次只是暂“住”,能否永留?有关部门2019年公布的《白浪河绿地广场改造提升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中曾提到:在雕塑空间内,计划引入代表潍坊市民记忆的“灰姑娘”雕塑或者其他雕塑,设置休憩设施,形成市民休闲广场。
◥揭秘
当年“灰姑娘”是这样诞生的
  上世纪80年代,潍坊市在市建委城市规划局组建“潍坊市城市雕塑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原在潍坊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的潘连三担任。
  潘连三会同陈修林、郭心聪等人开展了大量的设计工作。根据一份题为《潍坊市首届城市雕塑展览目录》的手稿,这一时期至少提出了16座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其中即包含这座承载着潍坊市民集体记忆的《少女与鸽子》(亦名《春鸽》《潍坊之春》)。令人讶异的是,据这份资料显示,青年路路口的城雕原始方案并非《少女与鸽子》,而是《朝晖》。
  在另一份《潍坊市城市雕塑规划重点及构思设计概况》中,对青年路路口的城雕《朝晖》进行了设计阐述:“雕塑由三个青年组成,一男二女,他(她)们迈着骄(矫)健的步伐走向前方,走向未来。他(她)们的体质是健康的,气质是充实的,精神是饱满的。他(她)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又有各自的理想和性格。象征着我们的祖国,也是我们的未来,结合青年路,塑造青年一代新人。”
  这座切合青年路之“青年”主题的城雕,其实已经从设计环节进入到施工制作环节。《朝晖》方案被调整更换的细节,已无从知晓。但现在可以知道的是,《朝晖》后移步昌邑体育场。
  同时期的另一座城市雕塑《少女与鸽子》亦开始了设计之路。
  为了在设计中体现出山东姑娘的特质,潘连三等人专门去沂蒙山区写真,仔细斟酌山东少女的脸型特点。进入到具体设计环节,潘连三创作团队亦邀请本埠少女担任业余模特,呈现雕塑人物动作及体态。
  《少女与鸽子》是潍坊市城市雕塑办公室成立之后的第一个得以公开展示的户外作品,也是潘连三先生参与主创的重量级作品。
  即使按照现在的艺术标准衡量,这件作品仍属上乘佳作。比之于当今那些批量化、模具化生产的雕塑,当时的创作是严肃而认真的。雕塑设计前广泛采风,并请来原型模特作为参照;施工团队在铸造时精益求精,力求细节完美。考虑到成本,选用了铝合金材质,而非价格更高的不锈钢。也正是因为铝合金材质的氧化,才意料之外的让这个作品得到了一个更具美好想象的芳名“灰姑娘”。
  从审美角度去考量,当年这件作品中展示出来的少女,跟上世纪80年代的审美方向保持了高度统一:一种健康的美,朴素的美,天然的美。
  1992年因胜利街改造而被移至人民公园,再后来,人民公园改造,“灰姑娘”不知所踪。
  《少女与鸽子》是一件在潘连三主持下,潍坊市城市雕塑办公室的集体创作。据郭心聪先生撰文回忆,参与其事的还有陈修林、郭心聪、胡立华、于伟、赵益民、丁汉忠等办公室其他成员。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