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电影汇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评论

第03版
今日重磅
 
标题导航
肖央:拿出面对不同角色的真诚
铁面硬汉谢幕 七年终将告别□付东升
2022年01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肖央:拿出面对不同角色的真诚



  从2021年春节档电影《人潮汹涌》,到正在热映的《误杀2》,再加上此前已经收官的电视剧《谁是凶手》……听到网络上对他演技的好评,肖央先是长吁一口气,接着一阵感叹“哎,太吓人了,听起来太吓人了。”肖央极少高谈阔论,他与他所饰演的角色都待在一个舒适又冷静的区域,对外人看来起起伏伏的情节不太感兴趣,能够交代出的观   点,就是他此刻真挚的感想与心境。
两个父亲 “他们找到了情与法之间的共鸣点”
  “李维杰求生,林日朗求死。”是肖央对两部《误杀》系列电影中自己所饰角色的概括。
  《误杀》里的父亲李维杰,意外得知女儿失手打死了侵害她的男同学,为了保护家人,他在短时间内制造了一系列假证据“瞒天过海”,靠着平日积攒的良好口碑和缜密的思维,硬是把整个案件扭转了。电影的成功让肖央实现银幕形象转型,同时提名金鸡奖最佳男主角。
  与肖央合作多年的导演陈思诚记得,《误杀》杀青当天他就告诉肖央要做第二部。“下一部你想做什么?”肖央想了想说,“我希望电影里的我更有力量”。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启发了陈思诚,他了解肖央,通过在角色身上的相互赋能,肖央一定能演得更好,于是有了《误杀2》中的父亲林日朗。
  林日朗,一个典型的父亲形象,并且这种典型是不分时代的:“无论是谁,当你做了父亲后大概都会产生这种情感。你的孩子出事时,你会牺牲一切去保他周全。林日朗是一个没有缺点的人,这是最难演的地方,不能像公益广告。”肖央说。
  再次饰演父亲,并没有让肖央感到太多忐忑,他反而认为,角色类型重复与否不太重要,最重要的还是拿出面对不同角色的真诚,只要有真诚,一辈子演两个角色都没关系:“李维杰和林日朗本质上并不一样,一个是为了保护孩子在求生,另一个是直接求死换子。但他们找到了共鸣点,就是情与法之间的冲突,当父爱、母爱和法律产生纠葛时应该如何自处,彰显父爱。我从没在一部电影里哭过这么多次,他需要我去填补一些东西,填补内在的张力。”
双重压力 “维持‘不败’的状态是非常累的”
  肖央几乎一整年都在拍戏,一部挨着一部。他向往的理想状态,是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好好体会与角色间的转换,这个过程不作预设,逐步沉浸。每次交出作品,成了一个角色,无疑让观众对他下一次的表现充满期待。李维杰的成功会不会给林日朗的塑造带来压力,肖央想了想,摸摸额头:“肯定会有,我不可能全程保持高水平(笑),这次行,下次可能就不行了,这都很正常。表演就像体育比赛,这局赢了,下一局不见得发挥得很好,不见得一生都处于巅峰,要看每次合作的团队、接触的剧本、角色的匹配度。怕演不好是很正常的,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放过自己吧。”
  跳开角色之间的超越与否,定义职业道路,肖央无疑是公认的幸运且顺利的人。筷子兄弟、《老男孩》、《小苹果》、《唐人街探案》、神曲缔造者、幽默小人物、转型最成功的喜剧演员……这些年来,贴在肖央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在每一个职业的关键节点,他抉择、探索、突破、转型,成绩单大多是漂亮的,把他一次次推向了眼花缭乱的新世界。
  “那现在的你是不是会更有底气,能接受这种铺天盖地的回响?”记者问。
  “那时候30岁,现在40岁,会好一点儿,没有过往那么纠结了。”肖央答。从一开始他就很清楚,自己已经处于旁人注目之下,要去消化围绕在身边的人与事。“人特别容易骄傲,我也一样,当赞美声多的时候,也容易误以为是真的,潜意识中就会积累更大的压力。因为你知道自己以后做不到一直在高处,要去维持这种‘不败’是非常累的。如果总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特别是做演员这行,了不起这种感觉,对创作、对生活,都是有害的,你必须安静地等候,有敬畏心,才能持续产出灵感进行创作。”
一种动机 “人生很多事无法左右, 除了热爱”
  整个采访过程中,肖央言及了数次年龄和岁月,他说,这几年他变得松弛了,对生活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都这个岁数了,会比以前年轻时活得更踏实一点儿。以往总是想着明天,现在更关注当下,觉得今天就是明天。”他依旧对表演充满敬畏心,不作死板的预设,很多计划交给缘分,有合适的、想拍的作品就拍,没有就干别的。
  翻看很多关于肖央的文章,都习惯用“理想主义者”形容他,他不赞同,认为这个词太大了。他有表达欲,但又总把自己置于一种独立封闭的空间里,似乎总在自我怀疑中前行:“我每天都有低潮,每天都在自我怀疑,还是不太自信吧!”“你还不自信?”记者反问,接着罗列出一堆人们对他的评价。听罢,肖央笑了笑,“那你的意思是我该洗洗睡了呗?我并不认为这一路自己有多顺利,都是跌跌撞撞、摸索着往前走的,听内心的召唤,按照内心的热爱往前走。人生有很多事你没法左右,但可以判断你做事的出发点,到底是因为热爱,还是因为虚荣、贪婪、恐惧。如果是因为除了热爱之外的动机去做的话,结果一般不会太好,你自己也不太舒服。如果动机端正,结果可能就会好一点儿。”    本报综合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