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冬奥会激战正酣,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健儿正在为梦想拼搏。赛场内外还有一群人在自己的“赛道”上拼搏奉献,他们就是志愿者。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的45名学子集体参加了冬奥会志愿服务活动。2月14日,记者采访了其中三位,听他们讲述冬奥会志愿服务背后的故事。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树云 一天核验上千人,冻得脚麻是常事 2月14日上午,国家速滑馆外,19岁的晋利超穿着一身黑色安保制服,面对陆续入场的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查验通行证件,同时提醒观众不要进入“非观众区”。作为场馆外的安保志愿者,他的具体工作是检查进出口的车辆、人员,确保只有“持证”的闭环外工作人员通行。 晋利超说,根据规定,他不能进入场馆内。尽管没有亲眼看到中国运动员夺冠的瞬间,但听到场馆内传出的欢呼声,自豪感油然而生。 别看只是身份核验,进出赛场的工作人员身份复杂,有时遇到忘带证件等突发情况,晋利超必须按规定及时处置,需要很强的耐心、专注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从上午7时到下午3时,除午餐时间外几乎不能离开岗位,一天至少核验检查上千人。”晋利超说。 晋利超是山东经贸职业学院金融科技应用专业的大一学生,第一次当志愿者。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在户外值守,他的耳后有一道深深的口罩勒痕,轻轻一摸便生疼,被冻得脚麻是家常便饭。“虽然条件艰苦,可想到能代表学校为冬奥会作贡献,我就愈发珍惜这一难得的经历。” 春节没回家,将服务到三月中旬 “能参与到这场举世瞩目的盛会中,我们很自豪。”21岁的沈琪是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大三学生,跟大部分同学一样,是第一次到北京,也是第一次当志愿者。无论是练习还是比赛,只要赛道开放,就需要轮班值守直到凌晨,可大家丝毫没有抱怨。由于住宿基地距离场馆有一定距离,单程车程1个小时左右,一天有时只睡四五个小时。 “虽然是志愿者,可几乎碰不到运动员,能碰到火炬手就很幸运了。”沈琪说,虽然不能直接在比赛现场为运动员加油,可在场馆外坚守一样是为运动员和冬奥会作贡献。他们和带队的老师春节都没回家,一起吃着水饺度过了春节,每个人都很开心。 “我们服务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工作预计将持续到3月15日,随后还需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隔离一段时间才能返回潍坊。”该校另一名志愿者唐芮表示,在冬奥会期间最让她激动的是听到国歌奏响,这代表着中国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她就曾遇到国歌连续奏响的情况,激动得晚上都睡不着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