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县域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评论

第03版
今日重磅
 
标题导航
瞧! 这个村的“新”与“旧”
举行风筝放飞助力北京冬奥
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为“三无”病人开启温暖回家路
青州46个重点项目集中举行开工仪式
2022年02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瞧! 这个村的“新”与“旧”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 媒体记者 孙希明
  寿光市文家街道仉家庄村村“两委”办公楼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已显破旧;办公室里的桌椅,都是其他地方闲置不用的“二手”。2月13日,面对这有些寒酸的配置,村党支部书记张炳成却很知足:“办公条件孬好,不影响为群众谋幸福,看到村里的公共服务设施日新月异,群众满意,我们比啥都高兴!”
  仉家庄村原先就有小学和幼儿园,随着时代发展和外来人口增多,容量和硬件都需要提升。前几年村里选址建起新的小学和幼儿园,配套一流教学设备,满足了本村群众和外来人口对优质教育资源的美好向往。针对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村里建设“文化大院”,健身设施和图书室、棋牌室等一应俱全,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阵地。
  “原先没地方玩,自从有了‘文化大院’,我们天天来打牌,这里还有茶水,服务很好。”2月13日下午,正在“文化大院”打扑克的仉泮起老人说,村里很早就是“楼房村”,户户有小别墅,被评为“省级文明村”。针对青年人喜欢住单元楼的特点,村里又开发高层公寓楼,拿出部分资金,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圆了村里青年人的居住梦想。
  “公寓楼一楼本打算作为村‘两委’办公室的,后来我们没有搬,把一楼租赁出去了,给村集体增加一部分收入。”陪记者采访的村干部张世明说。
  在仉家庄村,与村“两委”办公楼陈旧形成鲜明对比的,不仅仅是日新月异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环境,还有不断刷新的村民福利。村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给村民发福利,每人300元,现在增长为每人6000元,其中5000元是现金,1000元是生活物品和给村民承担的养老保险等费用,60岁以上老人发钱更多。
  “新”“旧”对比,彰显初心。村党支部书记张炳成任职已有34年,今年80岁了,见证了家乡的变化。“村里内外无欠款,每年有几百万元固定收入,即便退下来,咱也放心,对得起上级党组织和父老乡亲了!”张炳成为村庄的华丽蜕变感到自豪和欣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