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聚焦画像师,打开刑侦剧新思路 |
《猎罪图鉴》成口碑黑马 |
|
|
近几年,刑侦悬疑剧成为热门题材,本以为迷雾剧场失利之后,国产悬疑剧不会再有好的作品,没想到正午阳光推出的《开端》让人眼前一亮。3月6日,又一国产刑侦悬疑电视剧《猎罪图鉴》上映,本剧由檀健次、金世佳等主演,刚开播就好评不断,成为口碑黑马。 节奏快不拖沓 全程“高能”不断 该剧首次聚焦画像师,打开刑侦剧新思路,将绘画艺术与刑侦推理相结合,让悬疑充满美感,“高能”不断。主演檀健次、金世佳联手演绎破案细节,讲述了因一起尘封旧案而结怨的模拟画像师沈翊和刑警队长杜城,在机缘巧合下被迫搭档,两人联手侦破多起离奇疑案,共同追踪谜底真相的故事。 青年画家沈翊辞去美术学院教职,带着一身谜团空降海城公安局。刑警队长杜城却因此震怒,表示决不接受害死战友的人成为警队一员。七年前,还是学生的沈翊在街头写生,一个陌生人拿着一张孩童照片,请他画出孩子成年的样貌,然而这一幅画,却导致海城刑警雷一斐暴露卧底身份被杀。而雷一斐正是杜城的多年挚友与知己。诡异的是,几年里,无论沈翊怎样回忆,他都无法准确画出那个问画人的脸。 五年后,负罪感愈加沉重,为了找出真相,沈翊接受公安张局长的邀请,成为了刑警队画像师。在张局的劝诫和安排下,杜城不得不接受和沈翊成为同事,但他仍然充满介怀,对沈翊的“画像破案”更是嗤之以鼻,在他看来,“天眼”遍布的时代,画像破案已经落伍。两人成了队内一点就炸的“雷区”。但几番合作中,沈翊凭借“三岁画老”“听音画脸”“微观辨色”等等绝技一次次地令案件走出“死胡同”,令杜城燃起探究欲,甚至不禁暗暗赞叹。更重要的是,沈翊的记忆中还封存着雷一斐死亡的真相,在查明雷一斐生死下落的路上,原本孤独追寻的两人渐渐解开心结,彼此依靠,最终,“神仙搭档”携手揭开尘封的秘密,也成就了彼此新的世界。 从已播出的剧情来看,《猎罪图鉴》大约两集讲述一个案件,节奏快,不拖沓,整部剧20集,与前段时间大火的《开端》有异曲同工之妙。 目前在双平台(腾讯视频、爱奇艺)分播的情况下,开播当天,《猎罪图鉴》成为爱奇艺飙升榜第一位,在全网热度排行榜排名第23名,第二天就飙升到第4名,排在它前面的是《人世间》《相逢时节》《尚食》三部剧。足见观众对这一类型的喜爱,对《猎罪图鉴》的认可。 将破案和画作相结合 并投射社会热点话题 从小众赛道到成为大家竞相入局的主流品类,悬疑剧创作早已迎来了类型上的多点开花,社会派推理作品数量的上升也为悬疑作品承载社会话题提供了更广阔的道场。《猎罪图鉴》,便是一部以画像师这一新视角展开的本格派推理故事。将推凶故事和画作相结合,以“穿制服的毕加索”为主角,寻找新颖、有社会共鸣价值的创作主题,每个故事中都有相应的社会话题点投射。 在《猎罪图鉴》的编剧团队眼中,这次创作是一场特别的旅程。因为题材新颖,并没有能直接参考、对标的剧集。编剧以名画为灵感,寻找名画中的犯罪现场,储存了海量模拟画像资料、美术史资料,再结合真实案例、社会议题,才写就了最别具一格的罪案推理剧。在创作过程中,编剧团队分工有序,摸索出了一套高效的写作模式。《猎罪图鉴》拍摄期间,编剧团队又在张晗的带领下,深入剧组,配合拍摄进程进行修改,保证剧集质量。 贾东岩带领的编剧团队从2018年开始进行《猎罪图鉴》的文本创作,在注重案件复杂度呈现的同时,如何找到新颖、有社会共鸣价值的创作主题是他们需要攻克的难关之一。经过多次甄别、筛选,在原有的20个单元故事中,贾东岩保留了最具有普世观点的10个,每个故事中都有相应的社会话题点投射。比如第一个案件中的美容陷阱、容貌焦虑、职场性别歧视等,第二个案件中的校园霸凌、猥亵、操场藏尸、孤独型人格、女性互助等。 在创作人物时,贾东岩并不喜欢刻意强调“成长线”这一概念。他觉得角色成长线其实是剧本创作的伪命题。尤其是在推理探案故事中,很多角色甫一出场就已经是完成型。“最简单的参照是,我们什么时候见到有人会问福尔摩斯的成长线?”戏剧的两种写法,即“环境在变,人随着环境改变”和“环境在变人不变。”在贾东岩看来,编剧在创作时可以灵活运用,而不是把自己锁在套化的框架中。相比理想化的角色,贾东岩更喜欢创造一个“有瑕疵”的人,建立在包容瑕疵之上的观察和创作,会让人物的缺点变成他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他创作出了沈翊和杜城两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