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心悦诚评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3版
今日重磅
 
标题导航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赠予世间温柔不畏黑暗侵袭
少年青葱 江山青绿
2022年03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
——赏宋徽宗赵佶《听琴图》



  □郭轻舟

  《听琴图》,是宋徽宗赵佶在其兵荒马乱的帝王生涯中送给自己的“诗和远方”。
  《听琴图》,绢本设色立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画中的他面目白皙、双颊饱满、髭须飘逸,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他脱掉龙袍换上了皂色道服,像一个真正的道士危坐于中间石墩之上,在亭亭青松下悠然抚琴。长松如华盖、耸之弥高,上有女萝攀附枝叶扶疏,古松苍藤生机勃勃。松为万木尊长,暗喻主人公的帝王身份。松下有数竿修竹,动转欹侧、摇曳生姿,使得画面更显清幽。
  一弄无弦琴,解寄道君意。画中听众三人,右侧红袍纱帽者,俯首低眉侧耳聆听,一手持扇扶膝一手反支石墩,完全沉浸于那动人的琴曲;左侧人儿则绿袍纱帽,阖手端坐仰头谛听,神思牵惹于美妙的琴声;想是为了平衡左斜的松树形成的倚重之势,绿衣人旁边还加了个双手交叉抱胸而立的蓬头小仆在侧耳倾听,正好破除了一主二臣的三角对称关系。三位神态各异、全然沉醉的听众,形神谨严、姿态精妙,于平和自然中透着专注,让画外观众也不禁为琴声感染。
  有鉴评家研究推测,两位主要听众都是徽宗倚重的大臣:右为蔡京,左为童贯或者王黼,他们联手“辅佐”这位既雅好文艺又荒淫无度,既广罗珍奇又惟穷土木的皇帝,坠入了国破家亡、客死他乡的深渊——“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
  读着这痛彻心扉的诗篇,再看这《听琴图》中徽宗眼中的自己,“治大国如烹小鲜”一切尽在掌握的世外高人,正在以超然物外的视角俯瞰着他的江山,真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感。
  虚而不实、实而不滞。画的背景和道具处理得非常简洁,主人公背后有琴案、小几,几上熏炉玲珑,琴音烟气交相缭绕,袅袅于画面空阔场域。主人公对面有玲珑小巧的山石,石上古鼎插有一束茉莉,与图中三位人物组成一个十分完整的菱形闭环空间,仿佛象征着牢不可破的君臣关系。
  整幅画意匠经营、意味隽永,画风典雅富丽、虚实相生,体现了色墨互补的艺术手法。再加上徽宗婀娜多姿、韵逸神飞的瘦金体题跋,诚可谓无尚妙品。
  画的上端有蔡京写的题画诗,“吟征调商灶下桐,松间疑有入松风。仰窥低审含情客,似听无弦一弄中”。从书法到文字不得不说确实高超。诗中可以看出,徽宗抚的那一曲是嵇康的《风入松》。古人云“闻弦歌而知雅意”,本是伯牙子期的知音佳话,却成了昏君佞臣被千古唾骂,真是可惜了这画、可惜了这琴了。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我常常想,如果赵佶一直是端王而非皇帝,中国文化的走向会不会改写?这画中的薄凉,是否能透出一点煦暖来?不得而知。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