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评论

第03版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
 
标题导航
上路需挂牌 禁止停放于楼道等公共区域
我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考核综合得分全省第一
市社保中心被确定为国家标准制定成员单位
今年全国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麓台钟声
2022年03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麓台钟声



  3月21日,一段“脚踩酸豆角”的视频在网络热传,紧跟着“螺蛳粉酸豆角”的词条冲上热搜,很多网友表示受不了,也担心自己常吃的酸豆角的卫生问题。多家知名螺蛳粉店表示,他们所使用的酸豆角没有被脚踩。广西柳州螺蛳粉协会称,当地的酸豆角是“水腌”而成,无需脚踩。
         (据极目新闻)
出了事才忙着“割席” 消费者还会买账吗
□本报评论员 薛静
  最近一段时间,一众食品公司可算是把“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的嘴脸表露了个彻底。酸菜、酸豆角、酸笋,作为最近几年的“网红”,谁都想蹭上来分一杯羹。没被曝光有问题之前,各路宣传使出浑身解数,什么“古法、手工、匠造、传承”,都给他通通写上,唯恐消费者不知道自家东西产于山路十八弯的农家酱缸里。出了事,又忙不迭地出来辟谣,跟被曝光的企业“割席”,说“我们的产品都是采用工业化标准生产,绝对符合规范”。
  好家伙,正反通吃啊!流量密码属实被你们玩明白了。没出问题,你们就是传统饮食文化传承者;出了问题,你就变成现代食品加工业的捍卫者了?最倒霉的是消费者,不管冲着哪边去消费,面对的不是食品安全就是虚假宣传,真是岂有此理!
  食品安全不是新鲜话题。尤其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对饮食的需求有了很大改观。从“吃饱”到“吃好”,一字之差折射的是整个社会的大进步。得益于现代食品加工业的繁荣发展,食品安全整体水平相较前些年有了明显改善。与安全相比,“老风味”逐渐成为消费者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于是乎,商家们开始一门心思琢磨“古法、手工”,对传统工艺大书特书,门口要是没站一排非遗传承大师,都不好意思跟消费者打招呼。营销的大门敞开了,安全的篱笆却松开了。
  消费者对记忆中“老风味”的追捧,应该是激励商家不断创新突破的指挥棒,而不是投机取巧的探路石。现代工业产业链上,每一个公司都是环环相扣的一个环节。上游环节出了事,下游环节只想着“割席”。问题是,割得开吗?
  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安全是食品行业的命脉,必须放在首位、牢牢把住。与其事后手忙脚乱亡羊补牢,不如事前稳打稳扎练好内功。有“蹭流量”那工夫,多提高一下安全意识,多检查几遍供应商,把“大数据”多用在溯源而非“偷看”消费者购物喜好上。毕竟不是每家公司都像康师傅、统一一样家大业大经得起风浪,别一不留神就没了,你说是吧?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