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心悦诚评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评论

第03版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
 
标题导航
我画《八岐将军山》
爱意深沉 暂解乡愁
2022年03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画《八岐将军山》



  □时振华

  八岐山在临朐县五井镇境内,因一山分支八顶得名。《魏书》记载:“八岐山,下如九叠屏风,上则八峰并秀,如森戟排列”。大众日报记者谭佃贵先生是生长在八岐山下的文化学者,他组建了“八岐山书画院”。从建院开始就多次联系我画幅八岐山。
  对于看过无数名山大川的我来说,本来没把这小山看在眼里,但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了八岐山的历史、文化、传说等等后,让我感到了“惊艳”!八岐山确实名不虚传,百余名文人墨客,历史上的传奇故事更是引人入胜……我再仰望八岐山,巍然屹立。
  2019年春节,我在一个正月的时间里,全力以赴创作完成了丈二匹的《八岐将军山》(下图)。
  八岐山的八座山峰像均匀的锯齿,分别是风暴峰、通天峰、明光峰、纱帽峰、金龟峰(将军峰)、天门峰、天和峰、笔架峰。在尊重原型的基础上,我有意识增加组合、疏密、大小、高低的变化,突出八岐山的山峰在一条线上的特点,强化山脉所形成的龙形气势。用云雾随着山势变化形成一条中间的白龙,增加了山的神韵和仙气,使八岐山像腾空而起的神龙,见首不见尾。
  风暴峰、通天峰、明光峰三峰合一,笔墨用得较重,面积较大,画得较充分较整体,突出山脉的龙头气势。天和峰是八岐山最为有画面感的山峰。我在画时,把握如何将自然的山川恰如其分地转化为笔墨关系,借自然的灵性,将阴阳虚实、浓淡、方圆、轻重等等,以丰富的表现力,统一在中国画的神奇笔墨中。这也是展示一个画家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抒情、写意的能力所在。
  八岐山的笔架峰,简直就是鬼斧神工般的天设地造,酷似笔架。与此相关的地名在此山上还有:文状山、状元伞、状元台、一支笔、磨砚池等等。也因此,八岐山下文人荟萃。我画笔架峰时,充分运用笔墨的各种变化,或线或墨、或点或面、或虚或实、或苍或润。在整体的八岐山画中,把笔架峰放在“虚”的位置上,用温润如玉的淡墨,表现它所特有的传统文化的含义,并与空蒙的远山融为一体,飘渺在梦幻意韵的仙境中……
  如何画好平凡无奇的山坡,一直是每个山水画家都要面对的难题,一般都是避其难而虚化。我在画八岐山山坡时,特别注重它节奏的变化,韵律的起伏。它是每座大山的底盘,所以要厚重博大。在尊重原有形态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笔墨的变化,画出山坡的丰富性。
  八岐山中间部分的横纹岩石名曰:八岐玉带。这独特的地貌也是八岐山的分水岭。玉带以上是坚硬的石灰岩,以下山基部分为极易风化的页岩,泾渭分明,刚柔并济,一体共存。我用传统画法中的折带皴为主,以苍茫的中墨把岩石的特征结构、肌理、色泽等较充分地展示出来。虽然八个山峰形态不一,但一条玉带使八个山头形成了一座完整的山。
  八岐山中的无数条山溪形成了天井河、朱音河、花园河,我将三河合一,画在画面的起首位上,与黑山、白云形成合围之势与呼应关系,如“碧罗带”一般增加了八岐山的灵气。单一的小河,用形态不一的石头组合,形成强烈的节奏变化,有种千军万马向前冲的气势,与大面积泼墨画成的朦胧的山村形成对比,与整体的画面形成点、线、面有机的组合。
  为突出八岐山的高耸,创作时缩小山村的实际比例,并把山村画在茂密的树丛中,形成一个大面积的墨块,增强画面的稳重感和平衡关系。山村的房屋画成错落的递进关系,与画面整体相协调,与黑色的山形成呼应,与河形成对比,与云形成虚实。
  八岐山,是一座富有灵气的大山。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