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回暖,万物复苏。此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但是,春季也是痛风等骨关节病的高发时节,对痛风患者来说,这个季节乍暖还寒,在饮食起居上要格外注意。 要做好手脚关节的保暖 春天一到,被一季寒冬束缚的人们开始慢慢脱下厚重的冬衣,换上轻薄的春装。为了赶潮流,大街上露脚踝的人越来越多,殊不知这么做会大大增加痛风发作的危险。 虽然春天来了,气温回升快,但是早晚温差大,还会出现“倒春寒”。如果痛风患者不注意保暖,过早脱去棉衣,而遇冷气袭人,则易致血管收缩,使尿酸盐从血液中析出,沉积在关节周围,引起关节发炎。特别是四肢末端,离心脏最远、皮肤最薄,相对于身体其他部位温度较低,尿酸盐的溶解度也有所下降,此处最容易析出结晶,形成痛风石,导致痛风发作。 饮食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 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痛风患者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吃动物脂肪类食物。比如东北雌性红萝卜、春笋、芹菜、莲藕、山药、莲子等蔬菜就比较好。这个季节田间地头有不少野菜,如荠菜、苦菜、水芹菜、马齿苋、小根菜等,也可以适量食用。 春季期间,痛风患者可适量食用大米、玉米、小麦、高粱、燕麦等偏碱性食物,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在选择蔬菜方面应多吃冬瓜、黄瓜、南瓜、丝瓜、番茄和卷心菜等不含嘌呤或含嘌呤较少的菜类。此外,痛风患者平常除了多喝水以外,还要多吃水果,尤其是一些碱性水果和嘌呤含量低的水果,可以多吃碱性水果如梨子、西瓜和葡萄等,以及嘌呤含量低的水果如苹果、柠檬、香蕉等。 熬夜可能诱发或加重痛风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痛风患者不要熬夜。熬夜不仅会带来黑眼圈,还可能诱发或加重痛风。 首先,熬夜容易形成酸性内环境,容易导致痛风患者体内尿酸过度积聚,从而诱发痛风。 其次,熬夜影响肝脏功能。中医认为,痛风发病与肝经密切相关。足厥阴肝经流注时间为丑时,即凌晨一时至三时。午夜十一时至次日一时为子时,为胆经最旺。《黄帝内经》曰:“人卧血归于肝”,长期熬夜,肝脏得不到休息,浊毒(尿酸)易循肝经趋于下焦,关节为筋络汇集之处,夜间血行迟涩,且阳入于阴,或因情志失畅,肝失疏泄,气滞血瘀,从而诱发痛风急性发作。 再者,熬夜时大脑需氧量会增大,容易造成内源氧缺乏症。而为了适应缺氧状态,人体的新陈代谢会加速,使得内源性尿酸的产生增加;同时乳酸的产生量也会增加,与尿酸争夺排泄通道,影响尿酸的排泄。此外,缺氧时人体血液循环也会变差,处于人体末端的四肢关节血循环则更差,从而加速尿酸盐的结晶沉积,诱发痛风。 此外,熬夜还会加重人体的氧化应激状态,消耗更多的维生素B和维生素C。而维生素B和维生素C是可以促进尿酸盐溶解和排泄的成分,过度消耗会增加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风险。 本报综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