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递变“慢递” 请你多些理解 |
□本报评论员 孙瑞荣 |
|
快递快递,重在时效,但当下正值特殊时期,不能忽视的还有安全。于是,不少地方出现了“快递”变“慢递”的情况。投诉平台显示,3月至今的快递物流相关投诉接近两万单。投诉问题集中在快递延误、快递丢失、客服及售后服务等方面,其中,涉及延误以及配送问题的投诉单占投诉总量近40%。 对于网购群体而言,想尽快取件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也要认识到,快递变慢的背后,是对疫情的严肃对待。眼下,国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消费者看似简单的一键下单,却要涉及揽收、运输、分拣、派送等多个环节。经验告诉我们,从冷链到常温,“狡猾”的新冠病毒通过不断变异,传播能力不断变强。如果快递受到新冠病毒的污染,威胁的范围不止一点。 阻击疫情最快最有力的方式无疑是“人防”“物防”同步开展。快递物流行业点多面广,车辆、人员流动性强,是疫情防控“外防输入”的关键环节。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严格做好人、车、货、场的消杀工作,保证快递安全是最佳选择。快递放“慢”既将疫情影响降到了最低,也做到了疫情防控的精准化。 疫情防控容不得丝毫放松,对快递企业而言,除了要按规定做好快递包裹的消杀工作之外,也要及时做好对用户的告知工作。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应多一些理解,在购买商品时多与商家沟通,提前了解发货地的疫情形势,根据实际需求考虑异地网购和线下购物的“性价比”“可行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在收快递的时候不要防松警惕,疏于防范。 “万众一心,战胜疫情”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多些耐心、多些理解、多些配合,理性面对疫情防控的常态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