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杰 通讯员 周晓璇)近年来,奎文区利用区位优势,充分挖掘本地传统文化资源,在“山东手造”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努力探索和实践,在宣传展示、文艺和非遗进校园、支持文化产业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多方支持项目,推动“手造”产业化发展。通过加强“资金扶持、政策扶持、技术扶持”等保障措施,精心策划打造东上虞红炉文化馆等非遗项目和活动场所,积极争取上级非遗保护资金,加大奎文配套资金投入,在非遗保护单位注册、传承场所租赁等方面给予优惠等。 开展网上展销,拓宽“手造”推广模式。2020年以来,山东美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造性开展潍坊非遗线上“云”展会活动,集宣传展示、购物消费、交流研学等于一体,在潍坊乃至全省都有较大影响。 开展全方位培训,促进“手造”人才培养。做好非遗培训活动中“人群覆盖、类别覆盖、时段覆盖、社区覆盖”,协调各级非遗资源,常年开展核雕、刺绣、剪纸等多个非遗项目培训,组织全面的文艺暨非遗进校园活动。 探索多方融合,助力“手造”全面发展。奎文区借助“非遗+”发展模式,探索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融入现代文创产业、融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模式,整合全区核雕、刺绣等非遗项目,利用“非遗+节会、非遗+文旅、非遗+研学、非遗+电商”等途径,扩大宣传影响,打造奎文非遗品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