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2022潍坊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2022潍坊两会

第03版
2022潍坊两会
 
标题导航
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提升“三个模式”
2022年04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提升“三个模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市要加快乡村振兴,进一步创新提升“三个模式”。4月13日,参加两会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围绕借助推广农业新技术、吸引年轻优秀人才返乡、推进种业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燕 赵春晖 薛静 付凯 马宇琪
 梁其安代表 全方位吸引年轻人返乡
  观点:近年来,昌乐县聚力特色农业品牌培育,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在全力做强做优昌乐西瓜等传统农业品牌基础上,深挖资源优势,打造了“黄金籽”西红柿等一批新兴农业品牌。但目前农业领域面临尴尬,即30岁以下年轻人几乎不再务农。
  建议:可以让农业龙头企业发挥产业带动优势,对目前尚在农村务农或有较高意愿返乡的年轻人进行手把手培训,让他们掌握现代农业技巧,提高收益;充分结合“青鸟计划”,与高校合作,在学校设立“火山农业定点科研项目”,在农业企业设立“院校定点示范项目”,让更多在校大学生有研习机会,了解现代农业,投身现代农业等,全方位保障吸引年轻人返乡投身乡村振兴。
 李美芹代表 推进蔬菜种业发展
  观点:当前我国基层育种企业资源单一,难以进行组合创新,地方种子企业育种研发普遍起步较晚,没有过多资金进行创新性研究,应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推进蔬菜种业发展。
  建议:适当加大对育种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帮其解决科研投入力度大、周期长带来的资金压力;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把蔬菜种业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重点支持方向,设立蔬菜种业创新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新品种、新技术产业化;加大对育种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对接、引进新技术、新成果和高层次人才;在知识产权申请、科研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更有力的奖励政策,推动企业出成果、出成效。
 刘兴伟代表 借助电商广开销路
  观点:近年来,农村电商蓬勃发展,为广阔乡村架设起了农产品流通新平台。农产品想走出去必须插上电商的“翅膀”,企业发展更离不开网络营销这种新模式,只有借助电商的东风,为我市特色生态农产品广开销路,才能进一步擦亮“潍坊农品”的金字招牌。
  建议:应当进一步做好电商行业宣传,壮大农村电商规模,鼓励有意愿的农村妇女利用空余时间从事电商工作;可以考虑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主动布局建设乡镇电商基地或者平台,方便农村妇女就近培训、就近就业,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通过从事农村电商工作增收致富,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助力我市农业农村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于斌代表 叫响“潍坊农品”品牌
  观点:近年来,寒亭发展日新月异,比如建设了潍坊国家农业综合开放发展试验区、中央商务区、高铁新片区等,说明寒亭发展的势头越来越好。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还特别讲到“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提出了打响“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品牌,为搞好农业壮了底气。
  建议:继续把本次大会报告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落实好,进一步提升潍县萝卜、西瓜等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继续推进精品瓜果的种植、培育和研发、加工和销售,做大做强“清泉农业”品牌,带动更多农民朋友增收致富,为叫响“潍坊农品”品牌、推动我市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梁永健委员   推广SAS无土栽培技术
  观点:设施蔬菜产业是我市的特色和优势,但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如果把低山丘陵等充分开发利用起来,不仅能有效扩大瓜菜种植规模,而且对巩固山区脱贫攻坚成果、增加农民收入、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建议:大力推广SAS轻简自控无土栽培技术,以优质、高效、生态、轻简的蔬菜培育方式,做大设施蔬菜产业优势。出台政策支持相关企业参与SAS技术推广和应用,制定行业标准,实现统一品牌运作和平台销售。构建多元化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农户+企业”“企业+高校+农户”模式,让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探索生态修复新模式,充分发挥SAS技术优势,助力废弃矿坑生态修复。

林英杰委员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观点:近年来,潍坊市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走出了一条以粮食安全为保障、粮食产业发展为带动的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子、新模式。但近年来受天气、粮经争地等因素的影响,粮食生产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建议: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稳住耕地数量,严格管控土地的用途转化。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积极推进农业土壤污染治理,大力发展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技术推广力度,实现藏粮于地。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培育壮大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广轻简、绿色、高效的生产技术,实现藏粮于技。
梁增文委员   解决种业“卡脖子”问题
  观点:种子是农业的“芯片”。近年来,我市加快研发平台建设,强化政策扶持和资源整合,加强企业对外合作,促进了蔬菜种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但在部分中高端蔬菜品种领域,研发相对落后,易造成“卡脖子”问题。
  建议: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挖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功能基因,创制遗传稳定、目标性状突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新种质。积极组织种业企业与科研院校对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协同、育繁推一体的新型育种体系,实施关键技术和重大品种联合攻关。设立种业建设发展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种质资源保护、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新品种补助奖励,支持种业企业做大做强。
袁延杰委员  引育现代农业科技人才
  观点:潍坊聚焦发展现代农业“主业”,农业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这都离不开人才支撑。虽然我市在农业高端人才引育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是与农业发展的巨大体量相比还不够,应该进一步引育农业高质量人才,赋能潍坊农业高质量发展。
  建议:健全多层次人才培育体系,加强高校涉农专业学科建设,在基层打造本土农业人才“孵化园”,培养一批兼具社会担当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农业人才。完善多方位人才引进政策,大力推进“百千”科技支农工程,形成农业高精尖人才高地。构建人尽其才的发展格局,发挥“领头雁”作用,完善弹性用人机制,激发农业人才的活力。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推广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