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抓质量赶进度 工地奏起“劳动交响乐” |
高新区积极行动,确保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战双赢” |
|
疫情过后,钢筋混凝土的城市仿佛一夜间醒来,在春风吹拂下狠劲地吮吸着阳光雨露,火力全开,肆意疯长。 高新区抢抓机遇,积极行动,强化服务,全力推动生产安全、平稳、快速运行,确保实现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双战双赢”。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振民 通讯员 柳翠瑛 裴悦廷 坚持“两手抓、两不误”,全力奋战第二季度 4月20日,位于高新区潍坊软件园的潍坊量点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文莲发现,旁边渤海湾项目主体又“长”高了好几米。“建设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张文莲说。 走进渤海湾航运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工人正干得热火朝天,运输车辆往来穿梭,焊接声、切割声、锤打声与机器轰鸣声,奏响了春季里的“劳动赞歌”。 渤海湾航运中心项目总投资约4.06亿元,主要建设以24层塔楼和4层裙楼为主的综合办公楼,计划2022年7月份主体封顶,2023年9月份建成投用。该项目是高新区坚持向海图强,加快提升海洋经济实力,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港口建设的有力支撑。 一段时间以来,高新区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全力推动企业、项目生产建设正常有序,抓质量、赶进度,铆足干劲,全力奋战第二季度。 在福田欧康发动机智能柔性工厂,多条生产线同步运行,工人各负其责,忙碌有序,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我们采用了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和半自动化设备,人工需求量减少,整个生产效率可提升40%。”欧康动力系统事业部副厂长王兵介绍,订单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迅速,随着国家蓝牌新规实施,客户的需求量也急剧上升。 服务“战场”转至“云端”,三天审批变“秒办” “我们紧盯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各服务企业专员深入企业,提供精细化服务,为企业解决特殊时期遇到的各种难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运营。”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韩敏说。 为确保重点项目快审批、快开工、快落地,高新区坚持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办事效率,将服务“战场”转至“云端”,项目建设审批跑出“加速度”。 近日,一场不见面的专家评审会在高新区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杭州、济南、青岛的5名高层次规划建筑方面的专家和设计单位相聚“云端”,与潍坊市规划局高新分局、潍坊市教育局高新分局等各方代表,通过视频连线,对高新区银枫学校项目规划方案进行专家评审。 为保证外地专家组对项目用地及周边情况能够充分了解,会前,高新区规划分局工作人员提前把规划设计图、PPT及视频等资料通过邮箱发送给各位专家、各有关单位。 “通过这些资料,我们对项目周围道路、建筑物、绿地等情况能够充分了解,如亲临现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魏利说。当天下午,专家评审对该校的规划和建筑方案予以通过,并针对规划布局、交通组织、环境景观、建筑色彩、教学空间设置等提出建设性意见,顺利完成了此次专家评审会。 “从项目备案、分包、场地预约到发布招标文件和招标公告,原来两到三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网上就能‘秒办’,可以极大地节约各项交易成本。”高新区规划分局副局长史杨洋说,今年以来,该区已累计为各方交易主体提供“不见面办理”服务事项近50件,投标人足不出户“零费用”就可以完成网上投标。 项目建设春意浓,产业发展花正红。2022年,高新区谋划230个重点产业项目,总投资1583亿元。实施重点项目包靠服务机制,采取集中协调、现场办公、专班微信群等方式,全力推动落地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建设,奋力挺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