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后盆渠村家家户户种蔬菜,大棚种植区达300余亩 |
这个村要打造成“青岛菜园子” |
|
|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于卿 通讯员 李洪滨 任得源 4月12日早7时,诸城市百尺河镇后盆渠村民谭启美便赶往蔬菜种植基地。“在大棚干活,每个月都有几千元的收入,忙完这茬还不耽误地里的农活儿,这样的日子我很知足。”谭启美笑着说,像她这样的中老年妇女,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合适的工作,自从村里越来越多的人建起了蔬菜大棚,吸引了周边村庄的人来务工。 1998年,后盆渠村民谭启海和王培忠带着从“蔬菜大王”王乐义的故乡——寿光三元朱村学来的技术,在党支部的带领帮助下,率先在村里建起了蔬菜大棚,克服了缺水、技术、销路等难题,在当年年底收获了第一桶金。随后几年内,两人先后投资约100万元,引进滴灌和自动放风控温机,收入的可观打消了村民的顾虑,纷纷加入到蔬菜大棚种植的队伍中。“现在家家户户都从事蔬菜大棚种植,后盆渠村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蔬菜种植大村,乘借明董高速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青岛的菜园子’。”盆渠社区党委书记冯庆辉说。 “村里人大多都有种植蔬菜的经验,只是缺乏规模化种植的知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网格党支部定期组织村民去寿光蔬菜基地参观学习,并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来指导,这样种出来的蔬菜产量高、品质好,收入自然也就高了。”后盆渠村网格党支部书记刘桂杰说。目前,后盆渠村大棚种植面积高达300余亩。下步,该村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整修2000米的道路,再投资400万元,建设约30个共占地150亩的高端大棚,带动20余户参与,党支部引来技术、跑来市场,只要老百姓实打实地干活,对于未来的发展,他们信心满满。 “我们大棚主要种扁豆,分春季和秋季两茬,常年销往青岛各市区的蔬菜批发市场,亩产值大约6万元,我种的两个大棚一年下来收入差不多60万元。等明年明董高速建成,不用1个小时,青岛的市民就能吃上我们新鲜的蔬菜了。”谭启海笑着说。 下步,百尺河镇将继续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关键举措,狠抓特色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