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县战役胜利七十四周年,孙佑杰回忆往事 |
“潍县团”战旗是这样诞生的 |
|
|
“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74年前的4月27日,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九纵攻城部队将胜利的红旗插上潍县东城,至此,潍县县城全部解放。战后,率先攻进潍县西城的九纵27师79团被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野战军总部授予“潍县团”荣誉称号,并通令嘉奖。“潍县团”战旗究竟是怎么诞生的?带着这个疑问,4月20日、25日、26日,记者先后三次电话联系采访了设计者、家住烟台的九旬老人孙佑杰。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振民 进驻潍县城北的村庄 白天在墙上刷宣传标语 晚上放“土电影” 孙佑杰亲历过上百场战斗。与以前记者采访过的一些耄耋之年的老战士把战斗混淆了不同,孙佑杰思路清晰,声音洪亮,对潍县战役记忆犹新。 1943年,17岁的孙佑杰在老家文登参加革命。高小学历的他能写会画,还会弹唱,后来被选拔去胶东抗大学习。作为部队里难得的“高学历”文化兵,自然是首长手心里的宝贝疙瘩,毕业时一纸调令,让他成了抗大宣传队的一员。“部队首长说战争是一盘棋,各有分工,宣传队的工作是鼓舞教育官兵,同样非常重要,我这才定下心来,决心发挥自己在文字和美术方面的特长,积极投身文艺宣传工作。”孙佑杰回忆道。 1948年初,解放军在山东战场由防御转为进攻。当年4月,孙佑杰作为华东野战军九纵文工团美术组组长兼随军记者,跟随大部队进驻到潍县城北的村庄里。 白天,部队战士进行战前训练,孙佑杰他们则去附近村庄土墙上刷各种宣传标语;晚上部队进行战前动员思想教育。“我记得当时部队在传达学习潍北县委给九纵官兵的一封信。信中痛斥了国民党军占领潍县后抓丁抢粮、残害百姓的种种罪状,官兵们无不义愤填膺”。 孙佑杰则给战士们放“土电影”。战争时期,部队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孙佑杰便琢磨着在玻璃片上刻画图片,然后再用煤油灯光照射,在墙上映出了类似幻灯片的画面,内容都是宣传部队的英勇事迹等激发战士们奋勇杀敌的题材。 潍北县委的血泪书信和文工团的演出,成为当时九纵最有力的战前动员令,把部队的战斗情绪推向了高潮,给上阵拼杀的战士增添了无穷的勇气和力量。战士们士气高涨,纷纷表示一定要替受苦受难的潍县百姓报仇。 废墟里捡到“宝贝” 自制刻刀学习揣摩木刻 抗美援朝时冒着危险创作 潍县战役打响后,1948年4月23日下午,作为随军记者的孙佑杰和一名战友早早选择了一个便于观察的隐秘位置等待攻城展开。 当天傍晚,在九纵担任主攻的潍县西城北面,华野特纵炮团和九纵炮团300余门榴弹炮、山炮、野炮同时开火,炮弹如飞蝗般精确地落向预定的突出部、城门楼、碉堡、地堡等目标。一时间,潍县城内外炮火轰鸣,震耳欲聋,城墙上下烟火通明,烟雾弥漫。 孙佑杰亲眼看到,潍县北城门上矗立的高阁被掀掉了一半。 真正攻城是从半夜时分开始的,随着数颗信号弹划破寂静的夜空,蓄势待发的九纵战士如猛虎下山一般扑向潍县西城。担任爆破任务的27师79团3营8连3排利用自制的“滑轮爆破杆”,率先将十几米高的城墙炸开了一个四五米宽的大豁口,塌下来的石土刚好堆成了一个斜坡。8连突击队顺着斜坡冲上城墙,用冲锋枪、手榴弹一阵猛打,将敌人打垮,控制了突破口两侧,并连打两发红色信号弹,宣告8连登城成功。79团2营那边,4连也进行得十分顺利,6包炸药成功地把城墙炸开了一个大缺口,架上梯子,比8连稍迟一些时间,4连突击队也登上了城墙。 借助国民党守军投下的照明弹,孙佑杰看到两面鲜艳的战旗,在相距不到100米的潍县西城城墙上高高飘扬…… 潍县西城战斗结束后,攻城部队稍作休整,于4月27日攻破潍县东城,至此潍县县城全部解放。 当天,孙佑杰随大部队进城,在潍县东城一处废墟中偶然发现了一本封皮被烧焦的书,便顺手捡起来翻了翻,没想到这本书正是他日思夜想求之不得的学习木刻的教科书。“那个时候照相机非常少见,无法记录部队训练、战斗的场景,不能不说这是随军记者的一大遗憾。我也想学习木刻,可是因为没有老师,不得其法,捡到这本书,相当于找到了一位好老师,解决了一切难题”。 此后,孙佑杰自制了刻刀,行军打仗之余天天捧着这本书学习揣摩,尝试着进行木刻作品的创作,后来很多木刻作品在《解放日报》《胜利报》等报刊上发表。抗美援朝期间,孙佑杰在敌机的狂轰滥炸和枪林弹雨的间隙,冒着极度严寒创作的《露营》《奋勇杀敌》《人民英雄孔庆三在战斗中》《舍身炸敌坦克》等木刻作品,据考证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火中诞生的仅有的几幅木刻作品。 用白布把“潍县团”美术字 以及城墙剪影等剪出来 缝制在红色的绸面上 1948年5月8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野战军总部颁布嘉奖令,授予九纵27师79团“潍县团”荣誉称号。九纵授予79团8连“潍县战斗英雄连”称号,授予4连、5连、7连“潍县战斗模范连”称号。 九纵要召开表彰大会,授予79团“潍县团”战旗,孙佑杰紧急受命,设计“潍县团”战旗。他思虑再三,先写了“潍县团”三个美术字,用白布剪出来。考虑到79团率先攻破十余米高、基厚八九米的潍县西城城墙,为全歼守敌、夺取潍县战役的胜利立了首功,孙佑杰灵光一现,设计了一座高大的城墙和城门洞的剪影,也用白布剪出来,缝制在红色的绸面上。 “‘潍县团’战旗图案设计好后,我带着三名女战士,用白布把‘潍县团’几个美术字,以及城墙剪影等剪出来,然后一针一线缝到红色的绸面上。从构思设计到缝制完成,我们用了三天三夜的时间。”孙佑杰说,后来他还用“土电影”不断宣传“潍县团”战旗和“潍县团”的英雄事迹。 2019年10月1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的战旗方队中,“潍县团”战旗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因为旗面上独特的设计图案,一下子引起了电视机前亿万观众的关注,光荣的“潍县团”再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我是战争的幸存者,每次想到战友们在战场上流血牺牲的悲壮场面,我就很心痛,就想着一定要把他们的英勇事迹讲出来、写下来,让更多的人知晓,把顽强拼搏、敢打硬仗的‘潍县团’精神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孙佑杰动情地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