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 通讯员 燕汝泮 李瑞成 李洪祥)日前记者从寿光市仓颉研究会获悉,《仓颉造字的传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寿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仓颉文化”,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动起来,赋予传统文化更多现代意义和时代气息,增强群众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仓颉是造字祖先,被我们寿光人称为‘文圣’,在寿光有史可查,有据可证。”寿光史志专家、寿光仓颉研究会顾问葛怀圣告诉记者,3000多年前的周朝时期,寿光境内出土了仓颉“二十八字鸟迹书”,明清两朝皆在寿光城内建设和重修仓颉墓,特别是清康熙年间,地方重修仓圣墓,使仓颉这个历史文化的标志性人物在寿光留下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不朽印迹。 改革开放以来,寿光城市发展的角角落落都彰显弘扬“仓颉文化”的接力传承。在寿光仓颉研究会整理的大事记中,记者了解到众多承前启后的时刻,比如1992年,寿光在城南建设“仓圣公园”(左图),公园内塑巨型仓颉石雕像,建仓颉纪念堂、启秘亭;2007年,民间文学《仓颉造字的传说》被潍坊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仓颉·寿光与中华文明起源”研讨会在寿光召开,来自国内外的5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仓颉遗迹、仓颉造字传说、仓颉记载、仓颉书等专题进行研讨;2017年,山东宏源酒业有限公司建成仓颉纪念馆,面向社会开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