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举行“爱鸟周”宣传活动,吸引越来越多市民参与 |
我市野生鸟类记录达三百多种 |
|
|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金凤 于哲)每年的4月23日—29日是山东省的“爱鸟周”。近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我市“爱鸟周”系列宣传活动4月22日正式启动,今年以“守护蓝天精灵,共享美好家园”为主题,开展了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的系列宣传活动。 今年“爱鸟周”科普宣传活动走进社区、景区、学校,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鸟类保护当中,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陆生野生动植物保护的重要力量。“爱鸟周”已经成为我市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的一个品牌活动,在鸢飞大地上广泛开展,成为人们亲近自然、了解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活动。 近年来,我市印制发放环保袋、雨伞、台历、宣传单、知识手册等各类宣传品数以万计,印制了上万份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的宣传海报在全市各社区、村镇宣传栏张贴,在全市营造了公众参与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的浓厚氛围。青州市志愿者“鸟叔”张新智救助鸟类事迹,在新华社日文频道刊发;野保志愿者耿超的摄影作品在山东卫视闪电新闻播放,为全市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越来越多的市民踊跃投入到保护陆生野生动植物的事业中来。 据市志等史料记载,我市共有陆生野生动物1960多种。其中陆生脊椎动物363种(兽类37种,鸟类298种,爬行类19种,两栖类9种)。在我市分布的陆生脊椎动物中,鸟类占了80%以上,仅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就有8种,都是鸟类。 随着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被发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现在我市记录的鸟类已经增加到了300多种,常见的有麻雀、喜鹊、灰喜鹊、珠颈斑鸠、戴胜、黑水鸡、北红尾鸲等多种鸟类,还有称为“百舌鸟”、善于模仿各种鸟类叫声的乌鸫,都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画眉、鹩哥、百灵、云雀、红胁绣眼鸟这些以前常见的笼养鸟从去年开始已经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不允许私自驯养。黑翅鸢、红隼、纵腹纹小鸮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几年,我市还新发现了东方白鹳和青头潜鸭这些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目前,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全市域范围内的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专项调查,以便于查清潍坊地区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建立比较完善的监测体系。自2020年开始,我市建立起了野生动物救助体系,在金宝乐园设立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市级野生动物救助中心。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市级野生动物救助中心1个,县级救助中心、救助站15个,实现了全域覆盖。救助体系建立起来以后,广大热心市民积极提供线索,救助野生动物。2021年,全市共救助野生动物350多只,90%以上都是鸟类。
◎相关新闻 昌乐县开展 “爱鸟周”宣传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益阁)4月25日上午,昌乐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城西派出所联合昌乐县林业发展中心,到县农贸城大集开展宣传活动,对保护鸟类等野生动物相关知识进行宣传。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设立宣传站、发放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宣传资料等方式,向过往市民详细讲解保护鸟类的重要意义,结合《潍坊市人民政府关于禁止猎捕陆生野生动物的通告》等相关文件,普及破坏鸟类等野生动物资源的严重性,倡导全民抵制非法交易、乱捕滥食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营造保护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良好局面。 活动期间,工作人员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宣传之余还对农贸市场进行了执法巡查,确保宣传效果与防疫工作并行。据了解,此次活动共发放宣传材料600余份,解答市民咨询20余人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