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评论

第03版
奋斗者正青春
 
标题导航
中小学生都要学择菜煮饭、整理收纳
不同学段设置不同任务群
到医疗机构就诊需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
在有条件城市探索实施电子居住证改革
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为2000年以来首次
上劳动课不是只为了得个A
2022年05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劳动课不是只为了得个A



  □本报评论员 薛静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从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成,既有日常生活劳动,也有生产劳动,还有服务性劳动。        (本报今日02版)
  劳动课对“70后”“80后”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扎风筝、缝扣子、种土豆,甚至收小麦、掰玉米,都是曾经的必修课。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不知从何时起,劳动却逐渐淡出了课堂。孩子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动手能力却日渐衰退。他们能一口气喊出游戏里十八个主角的名字,却辨不清田间各种农作物的样子。别说下地,就算是日常的拖地洗碗洗衣服,怕是也没多少孩子能独立完成。
  劳动的意义,远不止动手那么简单。劳动是一门综合课程,通过劳动,可以锻炼沟通能力,磨炼个人意志,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造能力。唯有实践出真知,很多道理必须从书本走向现实,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否则,即便是纸面成绩门门A,也不过是当代赵括而已。
  劳动课重返课堂,需要下足实实在在的工夫,建立起学校、家庭的联动机制。
  首先,不能将劳动课变成“拍视频发朋友圈”的作秀课程,学校必须肩负起劳动课教授第一阵地。受条件所限,很多城市学校无法提供户外劳动场所。不过一些中小学已与合作社建立长期合作,在合作社内设立“校园农场”,固定时间组织校外劳动活动。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地与其他课程融合,增强动手操作的兴趣。同时,考虑将劳动纳入相关评价体系,有效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其次,家长要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念。什么事都由父母代劳,孩子在家当“甩手掌柜”,并不是爱的表现。对孩子真正的爱,是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让孩子在学会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中成长,也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