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萌”的厨具也比不上孩子健康 |
□本报评论员 薛静 |
|
距离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执行还有一段时间,不少家长却已经开始给孩子张罗起“儿童厨具”。一些网店里,有的“儿童厨具”甚至月销超过4万件。这些“厨具”虽然尺寸小,却具备实操功能。虽然商家表示商品在重金属、感官要求等方面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国家标准,但是,在产品名称处商家还是比较含混地标注了“儿童玩具,真实版可做饭厨具”。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买回一堆“萌萌哒”“儿童厨具”,期待的“小厨师”还没学成出徒,安全问题先来了。 “儿童厨具”并不是个新鲜词。伴随着劳动课即将来临,这个曾在玩具界红极一时的产品,再次走向台前。商家的营销嗅觉跑得比脱缰的野马还快,打开网购软件,不知不觉间关于“儿童厨具”的宣传已经铺天盖地。要保持消费理性真的太难了,直到捧回一堆不知道标准、不确定安全的迷你版厨具,才会猛然惊醒,对自己发出灵魂拷问:这到底是玩具还是厨具? 答案其实很明确。就当前的市场来说,我国还没有所谓的“儿童厨具”标准,常用的厨具都是遵循国标制造。尽管“儿童厨具”尺寸偏小,但仅仅是直接接触明火、直接接触身体这两项要求,就决定了对它的要求就是厨具要求。但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儿童厨具”鱼龙混杂,不少商家心思都在外观上,“好看即销量”。至于安全指数,不仅刻意回避糊弄,甚至欺骗消费者。 相比成年人,儿童的身体器官、机能尚未完全发育完善,免疫力更加薄弱,因此需要格外用心爱护。如果任由不良商家以次充好,让这些劣质的“儿童厨具”在利益的驱使下进入千家万户,可能会对一个家庭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及时行动起来,加强对“儿童厨具”生产、销售等环节监管,并做好消费信息发布提醒。电商平台也应担起责任,督促商家公布产品材质和相关检测信息,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长在购买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价格蒙蔽。毕竟再可爱、再“萌”的厨具,都比不上孩子的健康重要。 其实,让劳动课进入课堂,意义在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动手能力。做饭是一项生活技能,与其花大价钱买所谓的“儿童厨具”,不如身体力行教会孩子正确用火、用电,真正掌握烹饪技巧和安全常识,这些才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能力,你说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