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评论

第03版
向梦想冲刺
 
标题导航
不能正常偿还住房公积金贷款 不作逾期处理
潍坊获省财政固定资产投资奖励资金1500万元
我市入选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审试点
我市新引进高校毕业生生活补助标准大幅提高
我市超额完成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和安置任务
若是诚实守信 何惧“洗白”骗局
2022年05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若是诚实守信 何惧“洗白”骗局



□本报评论员 孙瑞荣
  今年5月9日,甘肃兰州的一位女士接到自称某金融公司的客服打来的电话,以她存在不良征信记录需要消除为由,诱导她下载某贷款APP并借款。该女士借款后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约13万元,后意识到被骗报警。甘肃省反诈中心近日对“征信修复”诈骗作出重要预警,凡是自称贷款平台客服、金融公司客服提供消除不良征信记录的,都是诈骗!     (据《工人日报》)
  个人信用是社会信用的基石。在“守信者处处便利,失信者处处难行”的信用大格局逐渐形成之际,个人征信记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正因如此,一些不法分子从中嗅到了“商机”,打着“征信修复、洗白、铲单”的名义行骗。
  所谓“征信修复”,玩的不过是“空手套白狼”的诈术,就是相关个人或机构,利用银行申诉机制向银行申请撤销记录。这些个人和机构帮助客户编撰生病、失业等理由,博取金融机构的同情,从而达到消除逾期信息的目的。
  这种“征信修复”的骗局一旦泛滥,危害不容小觑,不仅挤占了客户正常维权渠道,也损害了征信服务行业公信力,还让一些人身陷骗局,损失惨重。如果有人抱着“花钱消灾”的想法,希望用钱消除不良记录,最终往往就会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事实上,央行包括其多地分行通过自己的宣传平台,已经三令五申地敲过警钟。正是因为个人信用的好坏会对一个人的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一旦出现不良记录就可能产生房贷等贷款通不过、个人或企业信誉受损等负面影响,所以才有了较大的市场需求,才有大量征信修复机构的存在,从而导致不法机构的泛滥。
  人无信不立。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首先应合理负债,量入为出,要严格遵守贷款管理的相关规定,按照借款合同约定的时间和金额及时还款。当征信报告中出现不良信用记录,更不可病急乱投医,心怀侥幸心理。钱并非万能的,但是骗子唯一想要的就是你口袋里的钱。
  想要“洗白”不良信用记录,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发现逾期或其他不良记录后,及时弥补,保证类似情况不再发生。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也是法治经济。我们在加强全社会诚信教育,普及信用相关知识的同时,也要打击征信修复骗局和征信服务机构违法失信行为,将不法分子逐出市场。如此综合发力,才能让征信市场风清气正,进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稳致远。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