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邑孙斜村让村民成为村庄治理参与者 |
有事多商量 啥事都办成 |
|
|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近日,记者走进昌邑市围子街道孙斜村看到,不少村民院前的牡丹、芍药花开正艳。而在前几年,村民门前多是自己开辟的小菜园,大小不一,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今年伊始,村里和村民商量,把原先的小菜园改造成小花园。如今走在孙斜村里,房前屋后百花争艳,花香四溢,美不胜收。 通过和村民商量解决的还有村民屋后的泄水坡。初步核算,如果村里出资统一施工需要10多万元。经过和村民商量,最后达成共识,村委统一购买水泥,村民负责沙子和施工,结果这项工作仅仅几天便完成了,还为村委节省了近一半的开支。 有事多商量,给了每一位村民说话的机会。如今,在孙斜村,网格事、家务事、邻里事,都可以拿到桌面上商量着办,大家充分发表意见,无事不商,有商必成,形成了商量着解决村级事务的良好氛围。 村民孙良正屋角有一眼井,之前为安全起见竖上了一块硬板子,但着实不美观。网格协管员孙官保想和村民商量一下,将板子换成不锈钢栏杆。当他跟村民沟通后,没想到对方立刻答应了下来,很快就自费完成了不锈钢栏杆的更换。 “有事多跟村民商量一下,既充分尊重了村民的意见,又发扬了村内民主,带动了村风的文明与和谐。”昌邑市政协委员,孙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孙连伟表示。 “有事多商量”,是政协的招牌。政协委员在基层,是政协的优势。孙斜村通过将政协协商基因注入基层社会治理,不仅实现了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如今更是成为了孙斜村化解和预防基层矛盾的重要手段。“有事多商量”也成为处理家庭关系最温情的手段。孙斜村近五年内没有发生一起不赡养老人、家庭暴力事件,成为远近闻名的“孝道村”“无家暴村”,“有事多商量”也成为家风的重要传承内容。 为了实现更加广泛的“商量”,昌邑市政协在孙斜村创建了“委员之家”,划分了10个商量网格,村里遇到涉及全村村民利益的大事,网格协管员走东家、串西家,倾听每一户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汇总起来,制定符合大多数村民的办事方案,真正让村民成为村庄治理的参与者。 “有事多商量”使孙斜村在村庄管理方面呈现出“村级事务在网格中办理、矛盾在网格中化解”的良好态势,近95%的矛盾纠纷实现了在村里自调自解。 “‘有事多商量’提升了村民的法治思维,培养了村干部和村民能商量、会商量、快商量的能力,凡事能商量、人人会商量、急事快商量、大事共商量,让每件事都能在商量中得到妥善解决,有效发挥了基层协商民主效能,大大提升了村庄治理水平。”孙连伟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