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人文潍坊 |
第02版
人文潍坊 |
第03版
人文潍坊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后期《昌潍大众》从1959年1月1日创刊至1963年2月28日停刊,共出版1024期。报纸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报道,更好地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形势的需要,开设的副刊则增强了报纸的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 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加强宣传教育指导 1958年11月22日,中共昌潍地委向中共山东省委呈送了关于创办《昌潍大众》的请示报告,12月18日,省委批复同意创办《昌潍大众》。12月24日,《昌潍大众》出版试刊号,四开四版。 1959年1月1日正式出版创刊号,四开四版,套红印刷,头版刊发了《中共昌潍地委关于创办〈昌潍大众〉报的决定》及发刊词,报耳处是一则专区慰问团分赴各地的消息。 决定写明了创办《昌潍大众》的目的:“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地宣传贯彻党的总路线,加强对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教育,及时交流与传播先进经验,批判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组织指导群众的生产,引导群众沿着党所指引的方向不断地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地委认为必须进一步地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党对人民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具体指导。” 发刊词则提到:“在我们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仍然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两条道路、两条路线和两种思想、作风的斗争。人们的共产主义思想和道德品质的确立,是一个长时间的生活实践、思想斗争和教育的过程。在这种新形势下和新任务中,创办地委自己的机关报,是非常必要的。它将协助地委宣传、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和决议,宣传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反映党委的意图和群众的要求,及时给群众指出方向,告诉广大群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应该提倡什么?应该反对什么?帮助群众正确地认识现实和改造现实,组织和指导群众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各种错误倾向进行坚决的斗争。” 创刊号的二版、三版为本地新闻,报道了地委召开电话会议贯彻省委关于做好物资收购供应、安排人民生活的指示,同时刊发了地委副书记何子健《关心党报和办好党报》的署名文章,地委宣传部部长王永成拍摄了两幅五莲县松柏公社社员进行农田管理、群山绿化的图片,并题诗。 报道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 编辑部初期设在地委机关内,1960年3月26日迁至郭宅街48号院内。编辑部设总编室、采通室、编辑室,各县设驻县记者站,1962年精减人员后,由一县一记者改为两县一记者。1960年1月创办《昌潍大众通讯》,为32开小册子,1961年4月改为16开小报形式,期发1500份。1962年12月停办。1960年10月出刊《内部参考》,为16开两版,共出9期。 该报一版为国内外要闻,二、三版为本地生产建设消息、通讯、文教动态及副刊,四版为时事,先后开辟91个专栏。当时广告极少,自1960年起,二版下方有极小版面刊登销售、演出广告及寻物启事等。 从总体看,《昌潍大众》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根据地委意图进行报道。创刊之初,突出宣传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连续从工、农、水利、文教、卫生等各方面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巨大变化和成就。1958年前后,一个全国性建设高潮“大跃进”兴起,中央及地方各级媒体都把“大跃进”作为宣传报道的重中之重,到1959年初这方面的报道虽出现收缩势头,但《昌潍大众》也曾报道过“大跃进”“反右倾”等内容,刊登了一些“浮夸”不实的稿件。1960年,该报重点宣传“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和组织抗灾救灾的报道;1961年则把重点放在“十二条”“六十条”等农村政策的报道上;停刊前,则着重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调整国民经济方针的宣传。 文艺副刊增强知识性趣味性 1959年10月18日起,《昌潍大众》在四版开辟“文艺园地”,1960年12月4日更名为“大众副刊”,1961年4月30日更名为“白浪河”。文艺副刊三次易名,共出155期,刊登了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以农村题材为主的文艺作品,报纸的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增强。 “白浪河”的刊头画每期不同,采用剪纸、油画、国画等不同体裁的作品,开设了“一周读”“诗画配”“成语新意”“卫生知识”“影评”“历史故事”“昌潍风物”“欣赏随笔”等栏目,刊发文体新闻。还针对地方特色,先后介绍木版年画、潍坊风筝,刊发郑板桥、郭味蕖、于希宁、徐培基等名家名画,以期向读者提供多方面的知识和娱乐。 1962年8月18日刊发的《故乡杂感》中,作者张希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现实观感,写出潍坊,尤其是白浪河两岸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那是一个夜晚,他“站在若飞桥上,俯瞰四周,另是一番动人的景色:盏盏路灯,恰如点点明星,波光粼粼,夕阳映红。扩音器里的歌声,与桥上小憩人们的欢笑声,合成了一支优美的夜曲!谁能相信,这桥的两端,就是当年那森严恐怖的‘城里’和‘庆成’,敌人的刀光闪闪,鲜血淋漓的人头高悬空中”。 1963年2月28日,根据《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关于创办〈大众日报农村版〉和调整地(市)县和专业报纸的报告(草稿)》,报纸停刊,该报共出1024期,印刷厂交山东人民出版社。 ◎相关链接 各县市党委机关报 1956年8月1日,三张县委机关报创刊。《益都县报》报头由县第一中学严庚章题写(1958年下半年改为县委第一书记何子健题写),1959年9月13日停刊,共出刊501期。《潍县大众》报头由潍县县长李存太题写,1958年11月16日停刊,共出刊196期。《高密县报》创刊号报头由县委孙鸣玉题写,1957年5月1日暂行停刊,8月1日复刊,1959年9月12日停刊,共出刊318期。 1956年10月1日,《诸城大众》创刊,报头由省长赵健民题写。1959年1月1日更名《诸城日报》,1959年9月13日停刊,共出版454期。1960年2月20日复刊,更名《诸城县报》,承接之前为455期,1962年8月7日终刊,共出刊871期,为昌潍专区同期县(市)报纸中办得时间最长的一份。 1958年3月10日,潍坊(县级)市委机关报《潍坊市报》创刊,报头由副总编陈继民仿照《新潍坊报》报头字体拼制而成,1961年1月14日停刊,共出刊468期。 1958年5月1日,昌乐、临朐、安丘、寿光、昌邑五县的党委机关报同时创刊,《昌乐县报》报头由县武装部宋考三题写(后改为县委书记陈树萱题写),1959年9月10日停刊,共出刊147期。《临朐县报》报头由县委王汝浩题写,共出刊194期。《安丘大众》报头由省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吕凡题写,共出刊156期。《寿光县报》报头由县委党校李景山题写,共出刊157期。三份报纸皆于1959年9月13日停刊。《昌邑县报》报头由昌邑县委书记温朝书题写,于1959年9月14日停刊,共出刊151期。 本期图片由齐英华提供 本期参考资料:《潍坊市志》及各县市志书、《山东省报业志资料》。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