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圈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牢记嘱托走在前 勇担使命开新局

第03版
要闻评论
 
标题导航
谱写乡村振兴的“青春之歌”
功成不忘家乡情 回馈桑梓赤子心
2022年05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功成不忘家乡情 回馈桑梓赤子心
书画家王新林将《师竹》捐赠郑板桥纪念馆
  王新林(右一)为大家介绍作品。



  本报讯(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5月29日上午,曾在潍坊居住多年的书画家王新林百米墨竹长卷《师竹》捐赠仪式在郑板桥纪念馆举行,现场宾朋云集、翰墨飘香。
  捐赠现场,记者看到,这幅百米墨竹长卷,气韵生动、墨色苍润、造型精湛,令不少市民啧啧称奇。长卷以期盼祥和、竹报平安为主题,共分四部分,分别以郑板桥墨竹源流和墨竹秘笈、清代《芥子园画傅》“竹谱”、临摹自唐代至清代36名画家画竹之笔意和王新林创作的近千余株国画墨竹组成,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谈起这幅作品的创作初衷,王新林告诉记者,竹子在人们的心中素有平安祥和之寓意。自己画竹子20多年,一直视郑板桥为楷模。今年3月份,家乡受疫情影响,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便。他决定创作一幅作品,提振信心。因此,一幅以竹入画、竹报平安的百米长卷在他的脑海里显现,最终历时一个多月创作完成。
  王新林定居济南市多年,仍操着一口浓重的乡音。谈到对潍坊的情感,他打开了话匣子。王新林告诉记者,他出生于青岛,11岁时随父亲工作调动来到了潍坊,在原潍坊二中毕业后,他分配到了原潍坊发动机厂,并分别在厂职工食堂和厂子弟小学工作过。一位50多岁的英语老师经常为他开小灶,潍坊人的朴实善良、亲切随和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他心里,潍坊已经成为了他的故乡。
  “我经常在梦里回到潍坊,潍坊是我的根,我的同学和亲朋好友都在这里,有太多美好的回忆。”王新林说,近年来潍坊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令他颇感自豪,“能用这种方式为家乡文化事业作贡献,我感到很欣慰,以后也会继续为家乡文化事业服务,提供更多书画创作,进一步推动潍坊文化事业的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