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要闻评论 |
第03版
今日重磅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赴九天探苍穹 建造中国“太空家园” |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三位航天员开启为期六个月的在轨驻留 |
|
6月5日10时44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载有3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飞船,从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飞赴苍穹。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也是中国人的第9次太空远征。经过6次自主变轨,北京时间6月5日17时42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20时50分,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依次全部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三名航天员出差6个月 6月5日,清晨。风静云逸,碧空如洗,清澈的阳光倾洒在东风航天城问天阁广场上。7时50分许,3位身着舱内航天服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从问天阁南侧门走出,迎着朝阳走进人们视线。 2016年金秋,属马的陈冬首次实现了自己的飞天梦想。6年来,他对那片星空念念不忘,“原来是想上太空,现在是更想上太空”。首次以指令长身份重返太空,陈冬更加从容和自信。 2012年6月,属马的刘洋代表中国女性驰骋苍穹、高飞九天,成为我国首位飞天的女航天员,她出征时的靓丽身影、遨游太空的潇洒身姿至今令人难忘。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节,刘洋迎来二度飞天的机会。她说,10年来,她静心学习训练,一直为飞行任务做准备,为的就是“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2010年5月,属龙的蔡旭哲正式成为航天员大队的一员。12年来,他时刻为执行飞天任务准备着。首次出征太空,这位“航天员新手”期待体验太空失重的感觉,更期待着看到“太空家园建成的那一刻”。 神舟十四号乘组全部由中国第二批航天员组成,是中国空间站任务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他们肩负的,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这也是中国人的第9次太空远征。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采取径向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方式同空间站组合体对接。6月5日20时50分,3位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正式开启6个月的太空之旅。 ◎揭秘 “航天员专属列车”站岗最久、载荷最珍贵 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站立时长达到近10个月,刷新了此前遥十三火箭站立6个多月的纪录。为何火箭发射升空前要“站”这么久?专家告诉记者,自执行神舟十二号飞行任务起,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采取“发射1发、备份1发”及“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为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加上“双保险”。 此次发射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就是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应急救援火箭。随着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成功返回,遥十四火箭也结束了应急救援值班任务,由应急状态转入正常任务状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指挥荆木春介绍:“在中国载人航天的历史上,作为‘航天员专属列车’,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执行了从神舟一号至今的所有载人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的发射任务,发射成功率达到100%,被誉为中国神箭。” “其他火箭的载荷再贵重都有价,长征二号F火箭的载荷是航天员,他们的生命是无价的。”长征二号F火箭总设计师容易说,保障航天员安全进入太空,是每个载人火箭研制人员特殊的使命和责任。 “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肩负着哪些使命 按照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以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为标志,中国空间站已圆满完成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转入全面建造阶段,并将于2022年下半年全面建成。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二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 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3位航天员将迎来空间站两个实验舱以及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并与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进行在轨轮换,于12月返回地球。此次出征的神舟十四号飞行乘组,堪称“最忙太空出差三人组”,他们肩负着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的重要使命。 “在长达6个月的飞行中,航天员们要经历的飞行工况极为复杂,包括9种组合体构型,5次交会对接,3次分离撤离,2次转位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说。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其中,问天实验舱主要面向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梦天实验舱主要面向微重力科学研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说。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空间站建造期的关键一战,困难更多、挑战更大。“中国太空家园将在我们手里竣工,我们是多么的幸运、多么的幸福,我们更为伟大的祖国、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时代感到自豪。”陈冬说。 据新华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