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涛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方汉代的石洛侯黄金印,是一件有着精彩故事的国之重器。此印是清代山东诸城出土,后几经藏家辗转,1959年由高密张少铭先生捐献给国家。 据《诸城县续志》记载,石洛侯金印出自诸城县南莲茆庄,是一女子在此掘菜时所得,年代当在道光年间前后。十几年后,同一地段又出土“石洛侯家丞”铜印,可谓机缘巧合。 “石洛侯印”金质龟钮,高1.8厘米,边长2.4厘米,印文“石洛侯印”,白文篆书,文字方中带圆,书法精湛,为汉代列侯印的标准器。《汉官旧仪》卷上记载:“丞相、列侯、将军金印,紫煱绶;中二千石、二千石银印,青煱绶,皆龟纽。”今日所见和诸城有关的还有一方“诸国侯印”,金质龟钮,是汉代“诸国”列侯的印玺,今存即墨市博物馆。 石洛侯金印出土后,为诸城马耳山举人李仁煜首藏。李仁煜,字书山,号溪亭,乾隆五十四年(1789)举人,官直隶知县。他是清代乾嘉年间山左著名金石收藏家、鉴赏家、藏书家,藏品中最出名的即为石洛侯金印。他的弟弟李璋煜也是金石大家,是高密大儒单为鏓的亲家,潍县陈介祺的岳父。 据光绪版《增修诸城县续志》中记载:“(李仁煜)家世诗书绩学,能文章,广罗古今图书贮楼内,名日‘万卷书楼’,日枕籍其中,每手一编,必亲雠校,朱墨丹黄盈卷帙。所著文辞典丽,雅饬金石,尤精赏鉴,收藏历代碑板及钟鼎彝器,皆考源委、别真赝。晚年得汉石洛侯印,为之跋,考据精详,足资掌故。”李仁煜得到石洛侯印之后,对其进行了考证,并嘱人将考释刻成石印,现存于诸城市博物馆。 《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中记载有:“石洛侯,城阳顷王子。元狩元年(前122年)四月戊寅,侯刘敬元年。”《汉书·王子侯表》中则记为:“原洛侯敢,城阳顷王子,(元鼎元年,即前116年)四月戊寅封。”两书记载除封号、人名不一之外,受封的年代也不一样,《史记索隐》中则记载为“石洛侯敢”。 通过印章的出土,可知《史记》中记载的“石洛侯”是正确的。而通过《史记》《汉书》《史记索隐》三书的比较,石洛侯的名字应该是刘敢。《史记》中记载的刘敬,可能是因敬与敢字形相近,史书流传过程中文字抄写错误造成的。石洛,乡邑名,《汉书》谓其属琅琊郡,确切地点已不可考,李仁煜认为应该距莲茆庄不远。 石洛侯金印在流传过程中,又出现了一枚仿制品,制作年代不详。两印印文笔画、走势相同,而龟钮一品椭圆,一品扁平,有明显差距。今两方金印分别藏于京、鲁博物馆内。仿制的原因,不外乎谋利,或者因原印珍贵,藏者不愿以真品示人而仿做等,限于篇幅,此处不作考据。 张少铭先生捐献包括石洛侯金印在内的五件国宝后,时任文化部长沈雁冰亲自为他签发了奖状,这张奖状至今仍在张少铭之子张佩纶先生家中悬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