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2022年高考首日进行的是语文和数学科目的考试。考试结束后,记者采访了多名考生,请他们谈谈对这两科考试的感受。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 刘燕 张静 王翠 马宇琪 语文 试题难度整体适中,有些题型平时都训练过 7日中午11时30分,语文考试结束。走出考场的考生们纷纷表示,题目不算太难。 潍坊一中考点外,考生小杜表示,今年的语文考题难度适中,不过出现了新题型。“有道题是根据语境写出相关成语,以前没练习过,需要积累大量的成语。但我平时不太注重积累成语,感觉有些难。”小杜说,今年的语文试题还出现了中国航天员等热点话题,自己平时喜欢看时事热点新闻,对这方面有些了解,没想到还真用上了。 潍坊四中考点外,考生许梓涵第一个走出考场,面带笑容,步伐轻快。许梓涵说:“没想到自己是第一个出考场的考生,今天的语文试题难度还可以,题型都是平常接触过的,昨天晚上复习的内容也都派上了用场。” 潍坊中学考点外,考生们有说有笑地结伴走出考场,与家长们紧张的情绪形成鲜明对比。考生小姜对记者说:“语文题目的难易程度跟想象中的没什么差别,虽然没有拿到‘临时抱佛脚’的那种幸运分,但也正常发挥了。” 潍坊七中考点外,考生小张告诉记者,语文试题难度整体适中,没有偏题怪题,有些题型平时都训练过,自己比较有信心。 “感觉今年的语文试题很新颖,其中在语言应用题目中,由以前的选择题变为自己填写成语,其他题型感觉变化不大。”考生小陈说。 数学 比平时模拟题难度大,好在把题目都做完了 7日下午5时,数学考试结束。采访中,多数考生都表示,感觉数学题目难度相对比较大。 “感觉今年的数学题比较难,要比平时的模拟题难度大。”寒亭一中考点外,第一位走出考场的考生告诉记者,他认为大题和选择题难度大一些,但是他心情比较平稳,把题目都做完了,希望能有个好成绩。 一位来自潍坊文华学校的考生告诉记者,她认为考题比平时模拟题难度大些,不过还在接受范围内,已经全部答上了。 潍坊四中考点外,考生小王说,上午的语文考试没有多大感觉,属于正常发挥,但数学考试还没开始就已经不由自主紧张起来了,题目难度较平常的模拟题大。 考生小苏从考场出来后,直呼“太难了”:“选择题和填空题的难度还可以,但数列大题不好计算,稍一粗心就容易算错,立体几何大题的条件也不好转化,在这道大题上花费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做题时间有点不够用,但好在把会做的都做完了。” 潍坊中学考点外,第一位走出考场的考生刘浩然显得有些情绪低落,眉头紧锁。“我是艺术生,感觉题目很难、很新颖,思维跨度特别大,之前都没有接触过。”刘浩然坦言,“高考就是有很多突发情况,不过幸好我做完了,心理负担也没那么重。” 考生评作文 与平时的练习差不多 普遍感觉写得不错 每年的高考作文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今年语文作文围棋的三个术语“本手、妙手、俗手”作为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多名考生告诉记者,今年的作文题目并不难,普遍感觉自己写得不错。 寒亭一中考点外,来自潍坊文昌中学的考生王梓康淡定地对记者说:“对于此次高考作文,做足了准备,因此并没有觉得考题难度高,都是平时备考范围内的,写得还是比较顺畅。” “刚看到这个题目还有点蒙,但静下心来仔细想了想,就有思路了,应该是发挥出了自己的正常水平。”潍坊七中考点外,考生韩莹走出考场后,显得异常轻松,“今年作文考题话题宽泛,类似的题目在日常考试中练习比较多,自己也会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素材和感悟,因此写起来很有话说,比较得心应手。” 潍坊一中考点考生小杜说:“今年的作文不难,与平时的练习差不多,主题也比较好确立,我是围绕着基础与创新写的,希望能取得高分。” 潍坊四中考点考生许梓涵表示,平时积累了大量素材,感觉发挥得还不错,希望能取得一个好成绩。 教师评作文 由“下棋之道”体悟学习、成长之道 突出自我认知思考,要避免空泛议论 潍坊文华学校高中部语文教师姜媛媛表示,本次作文延续了2021年新高考Ⅰ卷的作文思路,由“下棋之道”体悟学习、成长之道。作文材料共6句话,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提出“三手”概念及其内涵。第二层指出初学者应具有的认识及常见的误区:使本手扎实,棋力才能提升;热衷追求妙手,忽视本手。第三层揭示下棋的道理并阐释“三手”的关系,夯实本手,方得妙手,否则,落入俗手。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明确作文属于“材料启示类”,写作时必须从围棋的下法写起,但不能只局限在下棋本身,要联想开去,用“三手”之关系,去思考具体的生活问题;“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写作时与材料相联系,只要扣住“基础”与“创造”的关系,就视为满足此项要求;“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突出自我认知思考,要避免空泛议论。 “明确文体”要求也给考生写作在文体选择方面的空间,可以写常规议论文,也可以写实用类的如演讲稿、书信、辩论稿等,也可以写叙述类的(通过叙事阐明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属于“青年成长与成才”的大话题 可从两方面进行思辨性创作 该校语文教师王岚表示,本次作文的核心问题应该是青年学生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如何认识“基础”与“创造”之间的关系,属于“青年成长与成才”的大话题。写作时,只要扣住核心问题,即筑牢根本、夯实基础的重要性,要想达到妙手之境,就要深刻理解本手,这就是符合要求的作文。 思辨性是一类文和二类文的分水岭,是高分作文的重要拉分点。在符合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可以做如下思辨:材料中“本手”的“合乎棋理”“功夫扎实”“理解深刻”,意在强调基础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不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融通。强调“本手”的基础性意义,但不能止步于“本手”,否则将落入平庸。 行文时,可以从“一些初学者热衷于追求妙手”的心理入手,分析现实中一些青年急功尽利、急于求成的心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