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评论

第03版
今日重磅
 
标题导航
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呈现恢复势头
国铁济南局6月20日实行新列车运行图
我国发布猴痘诊疗指南 明确感染后症状
人社部公示“民宿管家”等18个新职业
教书诚可贵 育人价更高
2022年06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教书诚可贵 育人价更高



□本报评论员 孙瑞荣
  就上海外国语大学学生尹某某往女生杯中投异物一事,6月15日,记者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悉,因尹某某行为情节严重,影响恶劣,校方已于6月14日按程序给予尹某某开除学籍处分。同时,根据党规党纪,取消其预备党员资格。
        (本报今日11版)
  头顶“高考保送生”“卓越班班长”等光环,却在校园图书馆这样的公共场合,做出向女生咖啡杯中投放异物这么匪夷所思的举动,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别人眼中的“好孩子”怎么会变成“暗中使坏”的不良少年?
  在现行的教育评价方式中,普遍存在“让位知识教育”的固有思想,家长、学生和老师普遍认为,只要成绩好就行。这种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这类学生的“挡箭牌”,但思想与品德也是衡量学生的重要依据之一。《论语》中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意思是说一个人首先要有高远的志向和道德仁爱之心,然后才谈得上学习各项技能。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对学生而言,学习很重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更重要。大学生具备着相对成熟的思想与三观,并且已经是成年人了,要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但若学生自身行为不端正,三观也不端正的话,那即使成绩再优秀,依然也会狠狠“栽跟头”。正所谓一念之差,便是天堂和地狱之分。
  作茧反自缚,害人终害己。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要受罚,而不是“高高举起,轻轻落下”,那样也难保以后不会“明知故犯”。越是有光鲜标签的人,越应该受到更多的监督,这才是不滋生“细菌”的措施。
  作为学校或教育系统,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毕竟教育的本质还是“育人”,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真正有温度、有希望的教育。而作为大学生,更应当合理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任,莫让一时冲动毁了大好前途。否则,再多的努力都会白费,甚至归零。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