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天干别的晚上来摆摊 在这儿收获满满惊喜 |
夜市高人气带来高效益,业户纷纷点赞 |
|
一个有生命力的夜市,不但能够激发市民的消费潜能,更能促进就业创业。6月15日晚8时30分许,记者再次来到凤溪地万物集夜市,这里热闹依旧,很多摊位前都排着长队。经营者中,有些在其他地方有自己的实体店,有些则是兼职过来摆摊,他们都因为这个夜市,有了不一样的收获,纷纷点赞。 文/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春晖 实习生 于姝雯 图/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驰 摆摊每晚营业额3000元左右 比自己的实体店强很多 15日晚,在凤溪地万物集夜市,董玉乾的冰汤圆摊位前不少顾客仍在排队,他忙得不可开交。董玉乾在万达广场经营着一家实体店,主营轻食品和冰汤圆,受疫情影响,面临着非常大的经营压力。 夜市开始招商时,董玉乾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个难得的机会,第一时间报了名,并顺利申请到一个固定摊位。这几天,他和店员白天在店里经营,晚上来这里摆摊,一般经营到晚上10时,四个人都忙不过来,每晚营业额能达到3000元左右,比实体店要强很多。“这段时间非常辛苦,但心里很满足,生意忙起来,生活充实了。”董玉乾说,能够为前来逛夜市的市民提供一份美味小吃,自己还能赚点收入,累得就有价值。 在沿河步行街上摆摊的刘炳熙和女朋友彭晓丹经营的是手工饰品,生意同样不错。刘炳熙还在大学就读,彭晓丹刚毕业不满一年,两个人经营着一个工作室,现在白天在工作室忙,晚上就一起摆摊。 彭晓丹坦言,现在实体店生意不是很好做,工作室白天人流量还比较大,但晚上基本上没有人。自打这个夜市开市后,晚上的时间也被他们利用了起来,“这个夜市人流量非常大,我们卖的都是小物件,价格不贵,购买的市民很多,生意非常好”。 经营着一个甜品摊的刘珊珊同样有自己的实体店,利用晚上时间来摆摊。“政府把我们的困难看在眼里,这个夜市的开市,是给我们这些个体工商户纾难解困的重要举措,帮我们减轻了很大压力。”刘珊珊说。 附近门店之前不温不火 夜市带来客流,打响了知名度 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南广场下沉式广场周围及沿河步行街旁有很多固定门店,之前客流量都不大,夜市开市同样给他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改变。 周培玉经营着一家名叫“茉里甜品”的门店,是去年6月份开业的。周培玉说,她的店一个月房租为3000元,之前生意一直不温不火,她也只是靠在线上销售,勉力维持着基本运转。 周培玉分析,客流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上的人流量引不下来,很多市民虽然对人民广场和市文化艺术中心非常熟悉,却不知道原来在下沉式广场及沿河步行街周边有很多门店。“这个夜市不但给我们带来了客流,还给我们带来了知名度。”周培玉说,这段时间店里明显忙了,让她对以后有了更多期待。 采访中,不少固定门店的店主表示,这个夜市给他们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带来客流的同时,帮他们把名气打了出去。“好酒也怕巷子深,我们理应趁着这难得的机会,用我们的优质产品和服务,把顾客长久留下来。”一家餐饮店的店主说。 免摊位费、运营费、管理费等 兼职摆摊为活跃夜经济出份力 凤溪地万物集夜市给予摊贩们免摊位费、运营费、管理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在后备厢夜市经营着一个摊位的李昊东白天工作,晚上来兼职摆摊,每天的生意很不错。李昊东说,夜市给他们免除了各项费用,消除了后顾之忧,对他们是非常大的鼓励。“过来摆摊,从个人角度来说,能赚些钱补贴家用。从大的角度来说,能够向市民提供一些便利,为城市夜经济出份力,感觉挺值。” “果子的芦丁鸡”是人气最高的摊位之一,售卖的主要是芦丁鸡、小鸭、小鹅等,非常受小朋友们的欢迎。经营者罗璐说,之所以过来摆这个摊,其实是源于一个比较偶然的契机。她的孩子很爱小动物,她曾经跑了很多地方买,后来偶然得知一个远房亲戚家里就养芦丁鸡等小动物。得知这个夜市招商,而且免摊位费、管理费等,她就兼职过来摆摊当起摊主,生意的火爆程度超出了预期。 罗璐在摆摊过程中,还开着直播,分享着自己的所思所得。“希望以后这个夜市,能像市民的朋友一样,不需要太浓烈,不需要太火爆,就平平淡淡在这里存在着,市民来逛逛买买,就是一种幸福。”罗璐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