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人在红尘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要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斑斓夜
 
标题导航
很遗憾 我没有活出父亲的样子
◆上期内容读者反馈
2022年06月1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很遗憾 我没有活出父亲的样子



  □倾诉人:俞宁,化名,男,58岁
  缘来缘去,最美好的,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作者:于恩胜
岁月越长,思念越深
  之前好多年,我一直认为自己对母亲的感情要浓于对父亲的感情,但随着年岁增长,父亲在我内心的比重逐渐大起来。如果说母亲是水,当我是小孩子或者还年轻时,很依恋被关爱滋润的感觉,可人到中年后,父亲就是山,那种精神上的依靠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情变化,起码对于我来说,父亲是拔地而起的一座高山,之前我有多忽略他,如今就有多仰望他。
  父亲去世20年了,他老人家还健在的话,也不过90岁,在很多老人能安度百岁的年代,父亲走得的确太早了。
  比起对父亲感情的变化,我还有一种奇妙的感觉:父亲刚走的那几年,我只是难过,觉得自己没有爸爸了,当人到中年时才慢慢发现,年轻时对父亲为人处事颇为不屑的我,言谈举止越来越想模仿他。这种感觉让我陷入沉思,之后,岁月越长,对他的思念越深,尤其是年过半百后,很多时候想起父亲,居然有种他刚刚走,甚至不相信他已经走的幻觉。
  看着镜子中自己的脸越来越像父亲,我心痛不已,不自觉地,往事就浮现在眼前。而那些过往里,自己的无知、傲慢、鲁莽和固执,曾给父亲造成太多太大的困扰,所以,想起父亲,除了越来越深的思念和敬重,还有言说不尽的痛悔和遗憾。
不愠不怒,以柔克刚
  父母都是机关干部,母亲的级别比父亲高,可这并不是母亲在家庭中占据主导地位和对父亲颐指气使的理由,更真实的原因是母亲太强势,而父亲性情柔和豁达大度。
  母亲老家是山西吕梁的,她十几岁就跟着抗日游击队,在部队待了十几年后随父亲来到这边,先是在工厂当党委书记,后来进入机关,退休时的级别是副厅级。
  父亲生于书香门第,在济南读书期间入党,去延安后被招入部队,他先转业到政府机关,就在组织提拔他当某单位一把手时,他却要求去了某文化机构的研究所,在那里干到退休。
  从父母的履历可以看出,母亲是一路向前的,而父亲一退再退,最后退到事业的边缘地带。父亲的做法令我母亲很恼火,说他读书读傻了。
  母亲性子火爆,随时随地发脾气,而在我印象里,父亲很少发火,甚至耷拉脸的时候也不多,他的神情一直是淡然宁静的。母亲习惯了发号施令,哪怕说得不对,也不允许别人反驳,如果谁要违背,她必定勃然大怒。面对母亲的盛怒,父亲总是面带微笑,轻声说:有事儿慢慢说,慢慢讲道理。
  好像拳头打在棉花上,绕一圈,很多事情还是按父亲的主意做了。后来我才发现,不愠不怒比暴跳如雷更有力量。
  我是在母亲暴怒、父亲淡然处之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到了青春期,就觉得父亲软弱窝囊。做错事被教育时,我恼羞成怒出口伤人,母亲看不惯劈头盖脸骂我一顿,倒是父亲,摇头淡淡一笑:吃一堑长一智,头撞了南墙自然就长记性了。
  母亲比父亲大5岁,两个人差不多时间退休,之后10年的居家生活,父亲一直被母亲指挥着做各种事情,一直要忍受母亲的不满和唠叨,但我从来没听父亲抱怨过一句,我替他打抱不平了几次后,父亲背地里跟我说:你妈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不适应,得让她有个发泄的渠道……
  就是那一刻,我开始反思:对父亲,自己一直没有真正了解过他。
守住初心,独善其身
  父母在特殊的年代遭遇过不公正的待遇,平反后,母亲官复原职,但父亲坚决要求去研究所,为此母亲很生气,说凭他的学历资历水平和成就,应该坐到更高的位置,还说他自私,只为自己舒服,不为孩子的前程着想。
  面对母亲的指责,父亲憋红了脸,他用生气的目光直视着母亲:你忘记革命的初衷了,经过变革后,我们应该更加纯粹才是。那是我第一次见父亲对母亲动怒,虽然声音不大,却很有震撼力,母亲的脸红了,讪讪地说:我不过发几句牢骚罢了,我还是经得起考验的。
  父亲退休10多年后去世,研究所的同事全来了,以前在机关工作的同事能来的也都来了。从他们给父亲鞠躬时的表情和神态,我看得出父亲在他们心中的位置。
  之前多少年,热衷仕途的我看那些资历和水平不如父亲的,级别比他高,权力比他大,他却缩在一个科级单位怡然自得,我就认为父亲不仅没野心还消极,嘴上不说,心里总是觉得遗憾。
  父亲住院时,我俩聊天提到这个问题,父亲说:我也是有抱负的人,要不也不会放着好好的书不读参加革命,可当我发现无法改变世界,甚至无法改变不尽人意的现实后,便决定学古人,在独善其身时,尽量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吧……
无法企及,只能仰望
  不知是命运安排还是血脉传承,并没有多么崇拜父亲的我,在他去世几年后,也从行政执法机关去了文化部门,很多朋友不理解,说我放弃实权任虚职是犯傻。我心里清楚,自己只不过想成为父亲那样的人而已。
  很遗憾,虽然我努力了,可直到现在,我都没有长成父亲的样子。这么说会让人感觉含糊,我拿自己跟父亲比照一下就清晰了。
  情绪稳定。前面说过,我几乎没见过父亲发火,遇到再生气的事情,他从不失态。而我,很大程度上遗传了母亲的基因,妻子说我年轻时翻脸比翻书还快,女儿也因此深受其害,她考得好我抱着她举高高买冰淇淋,考得差,劈头盖脸训一顿。
  对人好。对孩子疼爱有加关心备至不难,对一个性格暴躁不太会尊重人的妻子无限容忍,还给予理解,这一点父亲能做到,我不行。如果妻子做事令我不满意,我百般挑剔挖苦讽刺,在这点上,我随母亲。更难做到的是,父亲对所有人好。亲戚、邻居、同事,甚至路人,他都态度温和,只要力所能及,从不拒绝帮助别人。
  豁达通透。以前我认为他缺乏野心性格软弱,后来发现他是坚持原则保有底线且有大智慧的人。他放弃权力去做学术研究,那些扶摇直上的人对他显摆,他笑笑,背地里也从没说过半句风凉话。我以为自己从官场上退出是向父亲致敬,可很大程度上我是因为看升迁无望怀着怨气赌气离开的。
  无法企及,只能仰望。年近花甲才明白这点,心绪就很复杂。都说父爱如山,以前觉得就是一比喻,如今仔细琢磨,父亲真的像一座高山,一座无名的高山,在我心里,永远高高矗立,巍峨入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