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花毽》获“鸢都舞者”选拔赛一等奖 |
自编自导 丛苑为梦想而舞 |
|
|
6月21日,“鸢都舞者”青年舞蹈人才选拔赛决赛、展演活动在奎文区芝尔庄社区礼堂举行。来自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的33岁青年舞蹈家丛苑,凭借自编自导的舞蹈作品《故乡的花毽》,以优美的舞姿和灵动的表演荣获“鸢都舞者”选拔赛一等奖。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郭超 为准备比赛去青州采风,一眼就被花毽吸引 6月22日上午,记者在城区潍州路与东风东街附近的一处排练场馆见到了丛苑,她正带领舞团排练舞蹈《还是这一方》。据悉,这支舞蹈是为了迎接“七一”主题文艺晚会,由丛苑编排的新作品。 6月21日,丛苑以一支自编自导的舞蹈作品《故乡的花毽》,在“鸢都舞者”青年舞蹈人才选拔赛决赛、展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丛苑向记者讲述了这支舞蹈创作背后的故事。 《故乡的花毽》前后历时一年多创作完成。为迎接2021年省文旅厅主办的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2020年,丛苑和师弟谭威去青州采风。当地非遗项目繁多,令人目不暇接。当丛苑二人走进青州花毽传习所时,瞬间被这种人随毽舞、毽随人转的动作吸引,她将青州花毽列为了自己的参赛主题。为此,她跟着青州花毽第五代传承人李红认真学习。然而,在众多专业舞者看来,踢花毽时存在不固定性,很难保证舞者统一舞步,这让原本信心满满的丛苑遭到了不少质疑。 为在舞台上营造出翩翩起舞、整齐划一的效果,丛苑在道具上动起了心思。她希望能用一根铁丝将花毽固定,为此她跑遍城区大大小小的建材市场和商场,买来近百种型号、粗细、柔韧不一的铁丝,却依然达不到理想效果。在潍坊商品城闲逛时,丛苑无意中发现一家销售乒乓球的摊主,使用一根细小的铁丝可以将乒乓球固定,这让她豁然开朗,因此选用了这种质地柔软的铁丝。此外,传统的青州花毽底部皮质偏硬,铁丝无法穿入,丛苑还改良了花毽的底部,达到了理想效果。
为打磨作品,拖家带口跟舞者们一起去济南学习 为让青州花毽走进更多人的视野,提高舞者综合素质,2020年6月份,丛苑带着舞者和家人来到了济南学习。 6月份的济南已经酷暑难耐,每天窝在练功房里,丛苑和舞者的练功服干了又湿,脚上的水泡添了好几层。每天排练结束后,全身酸痛不已。“开弓没有回头箭,那段时间只有咬牙挺过来,踏踏实实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丛苑说。 为细化每个舞蹈动作,让作品更加惊艳,她又邀请了胶州秧歌专家为舞者培训。 为了不影响舞蹈排练进度,她只好利用每天中午短暂的休息时间,回到旅馆和父母、女儿相聚。“我的家人在济南人生地不熟的,他们每天只能在旅馆里待着,孩子也吵着回潍坊。”丛苑说,虽然孩子还未断奶时,她就开始了这种全家出动的日子,但这次看到孩子的泪水和家人的隐忍,她还是忍不住哽咽了。丛苑在心里暗自发誓,要用好成绩回报家人的付出。 2021年,当丛苑站在第十二届山东文化艺术节的舞台上,她肆意舞动,低踢花毽时如彩蝶飞舞,高踢花毽时如凌空飞燕,一举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希望创作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舞蹈作品 如同大多数的本土艺术家一样,丛苑在10岁时被原潍坊艺术学校录取,开始了自己的艺术旅程。13岁时,在老师的推荐下,丛苑向全国舞蹈新秀最高奖“桃李杯”发起了冲击。 从早到晚,丛苑重复着一个个舞蹈动作。“那时候,我每次做错动作,老师就会批评我。”丛苑说,老师的严厉,让她第一次有了放弃的念头。但回想起自己的付出,她只有比从前更努力。比赛时,在一次次翻转和跳跃中,评委被来自她身上如行云流水般的气质打动,丛苑一举荣获了优秀表演奖。 2006年,丛苑考入了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她凭借自身努力,先后代表学校参加第四届、第五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独舞《中国芭比》获铜奖。在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工作后,丛苑扎根基层,深入群众生活,逐渐从台前转向幕后。由她编排的作品《林徽因》《我的桃花源》《四季》《山舞丹青》《一颗子弹》《家书》等,主演舞剧《随想三部曲》《清明上河图》《归途》《长安夜宴》等,多次获得全国及省市级大奖。除此以外,她获评山东省青年志愿者称号,还是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获得者、风筝都文化奖获得者等。 “我很享受舞蹈带来的快乐,能跳到多少岁我就跳到多少岁。”丛苑说。下一步,她希望创作出更多适应时代发展的舞蹈作品,让更多优秀的年轻舞者走向台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