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刘福文 近来,市场上销售的一些所谓牙膏产品,宣称具有“促进幼儿长牙”“修补牙洞”“闭合牙缝”“稳固牙松动”,甚至“让牙齿再生”等功效。7月5日,国家药监局提醒广大消费者:龋齿等口腔疾病应以预防为主,建议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理性选择牙膏产品,不要相信牙膏能够治疗口腔疾病的虚假宣称。 (据中新网) 什么是牙膏?这个问题提出来,大家可能都会笑。可是这个人们生活中的常用品藏着的猫腻,不仅坑牙,还会坑消费者的钱包。 牙膏的主要功能是使牙齿清洁、保护牙龈健康和防止口臭。目前市面上的牙膏,主要成分是研磨剂,价格的差别主要源自品牌以及宣称的附加功能。像美白、止血、抗敏等附加功能,会影响价格,却不应被神化,能够起到补牙效果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随着市场上牙膏的功效和成分越来越花哨,价格也越来越高。可牙膏仅仅是牙膏,只是刷牙的辅助工具,而不是口腔问题的万能药。所以如果出现口腔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 “补牙牙膏”在市场上出现后,不乏消费者对其宣传的神奇功效信以为真,交了“智商税”。可见,从五花八门的牙膏中辨别、选择适合自己的,并不轻松。让消费者避免踩坑,还需要多方合力。 相关部门要对涉嫌虚假宣传等违反广告法的行为给予重罚;要广泛宣传牙膏与口腔卫生的知识,让消费者对于牙膏的功能与口腔护理形成理性认知。另外,线上线下销售平台要负起责任,及时下架涉嫌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的“抗幽牙膏”以及类似商品。 其实,不光是牙膏,对于任何产品来说,只要商家的广告宣传效果大于其实际功能,靠着看似高大上的概念和不切实际的伪科学来制造焦虑,消费者都应该提高警惕、擦亮慧眼,做会甄别、会选择的理性消费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