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人文潍坊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人文潍坊

第02版
人文潍坊

第03版
人文潍坊
 
标题导航
衡王尊道家刻云门巨寿
2022年07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衡王尊道家刻云门巨寿
  云门山“寿”字
  万春洞



  青州云门山摩崖“寿”字,历来誉满天下、四海闻名,素有“云门献寿”“寿比南山”之说,民间还有“人无寸高”的俗语,实为中华古寿文化第一山。究其来历,实与衡王崇道有关,乃“大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衡府内掌司周全”所书。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为斗母与重阳帝君吕洞宾诞辰,明朝廷于这一天祀三皇、北极真武,衡王府亦步亦趋,大事操办,摩崖题刻巨“寿”在这次道教祀典中应运而生。
摩崖题刻云门献“寿” 千凿百斧不露痕迹
  云门山上的“寿”字,镌刻在山阴处一巨大的摩崖之上,它结构严谨,端庄大方,通高7.5米,宽3.7米,仅右下角一个“寸”字就有2.3米高,人攀其上,足蹬“寸”勾,上不着“寸”顶,当地人戏称“人无寸高”,足见“寿”字之巨。
  约上三五好友,早起攀登云门山,是青州人晨练约定俗成的选择。
  在森森树荫中,迎着清凉的晨风,拾级而上,上山的路渐次艰险,几经峰回路转、跌宕起伏,有一个位于半山腰的“望寿阁”。望寿阁是一处比较大的平台,走到这里,大多数攀山者都会在此小憩一会儿,一来中途休息,二来抬头遥望一下似乎近在咫尺的大“寿”,情趣倍增,不失为一处佳境。
  望寿阁正殿建于悬崖之上,高大宏伟、古朴壮观。殿内供奉福、禄、寿三星,东西两边厢房内供奉着关公和财神,许多游客喜欢在此进香拜神,祈愿自己和家人平安如意。
  从望寿阁再出发,攀登一段陡峭的山崖后,“壁立千仞”之势的摩崖之上,一个巨大的“寿”字赫然而立。
  云门山“寿”字是怎么来的呢?
  细观摩崖题刻“寿”字,左侧有题款云:“大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衡府内掌司周全”字样。
  据考,九月初九日是重阳节,为斗母与重阳帝君吕洞宾诞辰,明朝廷于这一天祀三皇、北极真武,摩崖题刻巨寿实与这次道教祀典有关。书写人周全,直隶冀阳人,先后担任过衡王府内典膳、内掌司,也是个书法家。端详此“寿”,笔法古朴苍劲,气势磅礴,虽千凿百斧雕成,却不露分毫痕迹,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非凡的聪明才智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实乃书法石刻艺术之瑰宝。从那时起,它就得到了青州官民、朝野上下的喜爱,来云门山拜寿的人与日俱增。近年来,众多的中外游客都把能到云门山拜寿作为一个心愿。
  “道曰今生,佛说来世”。云门山“寿”字,除了作为书法艺术的魅力,道教文化的内涵不容小觑。
  无独有偶,云门山东北坡还凿有一“万春洞”,枕书酣卧洞内的陈抟,号称“睡仙”,为五代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后人称其为“陈抟老祖”,活了118岁,深得道家仙人之妙,被奉为长寿的象征。
  据考,“万春洞”和摩崖巨“寿”均为第二代衡王朱厚燆命人开凿。
传说“雪蓑献寿” “寿光”由此得名
  却说衡王就藩青州,终日逍遥,喜欢结交文人雅士,名士雪蓑自然成为座上宾。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有一天,恰逢衡王朱厚燆寿诞日,送礼祝寿者自然不少。据说衡王发出告示,谁送的寿礼最值钱、最名贵,就让他坐首席。一时间,当地文武百官、豪绅贵族,抬猪羊、携厚礼,争富比贵,蜂拥而至。但却没有一人敢冒然去首席就坐。
  时近中午,从门外姗姗走进一人,却是穷道士雪蓑。只见他旁若无人,径直走向首席,安然而坐。众宾客惊愕不已,责问他献了何等礼物,敢如此傲慢。雪蓑微微一笑,让宾客们到院里观看云门山景。众人抬头南望云门,只见在云门山摩崖处,有一金光闪闪的“寿”字立于悬崖之上,光芒四射、直逼王府,众宾客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拍手叫好。然有好事者细细查看,却发现“寿”字下面的“寸”字少了一点,遂告知衡王,衡王遂以目寻之。雪蓑闻之微微一笑,取来一匹绸缎,让百官一齐撩水研墨,厄尔墨成,他把绸缎卷作一团,沾满浓墨,信手向南抛去,那绸缎竟像条乌龙,凌空飞舞,直奔摩崖“寿”字而去,不偏不斜地补上了那一点,众人不禁又是一阵喝彩,衡王心中更是好不得意。据说,这道金光向北一直照到渤海之滨,那寿光县名即由此而来。
  却说众宾客酒席筵罢,衡王一时兴起,率众宾客浩浩荡荡上了云门山,一观究竟。待到得“寿”字近前一看,哪里有半钱金子,全是用红泥糊在山崖上,外边贴了层麦秸皮儿,那闪闪的金光,都是太阳反光映着麦秸皮儿发出来的。衡王为了让“寿”字永久保存,找来名匠,将“寿”刻于摩崖之上,这样一来,“寿”字是保住了,金光却永远消失了。
◎相关链接
云门山万春洞 与巨寿相呼应
  云门山东北侧,有一“万春洞”,系明朝嘉靖年间衡王府冀阳周全开凿。该洞高1.6米,宽1.2米,洞室宽阔,深达5米。“万春洞”俗名“陈抟洞”,内有北宋名道陈抟枕书长眠的高浮雕石像一尊,其安祥悠然,憨厚可掬。传说也是寿的象征、吉的祥物,民间更有“陈抟一睡八百载”之说,是与山顶大寿字一缘而来。当地老百姓有“摸摸陈抟头,一辈子不发愁,摸摸陈抟腚,一辈子不生病”的俗语。所以不少游人,为图个吉利,已经把陈抟老祖的头和腚摸得锃光发亮了。
  在陈抟石雕像头部上方,有隐士雪蓑题写的《山居吟》一首:
  野宿石床类洞天,
  斗笠脱放海东边。
  夜深熟睡白云起,
  莫管龙来榻下眠。
  其诗文豪放,字体刚劲有力。雪蓑,有关资料记载,姓苏名州,道号雪蓑,生卒年月不详。他是明代大书法家、诗人、道人、杰出的思想家,虽没有载入正史,但无论他的思想还是诗词、书法,一致被世人默认。
  他徙居青州数年,与衡王成为至交,品茗畅谈,题诗互答,常遨游于章、莱、青三邑,后入山采药,往来于海岱之间。
  他善榜书,信手挥洒,笔势矫健,一蹴而就。现云门山上留有他的六处墨迹,如“神在”“超尘离梦”“鬼斧神工”等。这些作品,均为不可多得的书法杰作。洞中石壁上还有明代姜寒古所作的“君睡容我醉,我醉学君睡,醒者徙纷纷,未许把同臂”的诗句,耐人寻味。洞外另有“凉书台”“仙人脚印”等古迹。
  本版图片由张雯拍摄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