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刘福文 7月16日,拉萨一家长带孩子去参观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孩子发现馆内一演示视频中的科普知识存在错误,边看边生气地指出了问题所在:视频里的明明是长征3号,但是天文体验馆标注的却是长征5号;长征5号的分离顺序也都是错的,把长征5号当成了两级火箭…… (据《新快报》) 在“小男孩纠错”视频曝光后,涉事天文馆方面表示,已经收到了反馈,并认真吸收了建议,同时也感谢男孩的指正,会立刻修改,并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此前,网上偶有小孩教育家长的新闻出现,纠正大人们的不文明行为。现在,科普机构也成了被教育的对象,让人哭笑不得。 经查询得知,拉萨市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4月份入选了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及拉萨市放心消费创建第一批示范单位。7月1日,又荣获当地教育局颁发的青少年科普实践教育基地称号。按理说,本应是承担科普任务的专业场馆,却犯下了如此低级错误,科普不成反误导,这说明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 科普非小事,切不能糊弄。作为对公共开放的科普机构,每一块展板、每一段视频、每一处陈列都应认真审查,确保无误。 “从小就有批判意识,抱有怀疑态度,长大了才能有独立思维。”“糊弄大人可以,小孩可不好糊弄。”网友在这条新闻底下的留言收获了不少点赞,并纷纷表示在孩子面前“自愧不如”。 孩子的世界是单纯的,是求知欲旺盛的,对知识有赤诚的热爱,需要社会各界加以引导和保护。尤其是现在的孩子,爱好广泛,有些东西研究得很深入,不要小看他们。这次纠错事件也提醒科普机构,布置展览切不能敷衍了事,搞“面子工程”,一定要认真对待公众,以专业负责的态度做好科普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