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音乐节井喷式官宣 票价却越卖越贵 |
“雪糕刺客”没消停 “演出刺客”又来了 |
|
|
受疫情限制许久没有大型线下演出看的观众,终于在暑假迎来了“乐队的夏天”,却没想到井喷般集中官宣的音乐节打开的不是线下狂欢的快乐开关,而是演出票价的潘多拉魔盒。当憋疯了的乐迷点开大麦售票界面,映入眼帘的却是音乐节动辄单日七八百元的票价,甚至不久前开启预售的成都仙人掌音乐节达到了单日预售票999元、VIP票1599元的天价,成为继“雪糕刺客”后又一热搜榜的常客——“演出刺客”。
音乐节票价上涨成为普遍的市场现象 有乐迷翻出2018年购买仙人掌音乐节的记录,四年前只需要260元,就能买到包括崔健、黑豹、许巍、朴树、唐朝乐队等在内的音乐节现场早鸟票,即使没抢到早鸟票,普通预售票也不过300元,更何况那会儿的早鸟票远不像现在那么难抢。 到了2019年,虽然集齐汪峰、高旗&超载乐队、痛仰、落日飞车、达达乐队、逃跑计划、草东没有派对等知名乐手的阵容仍属音乐节中难得一见的头部级豪华,但价格也似坐了火箭般直线上涨,直接由前一年的单日300元上涨到单日450元。 此后,仙人掌音乐节一直保持着高速上涨之势,2020年预售票价为单日580元,2021年则为单日788元,直至今年的单日999元,即使在疫情后失去了汪峰、崔健等能“镇场子”的老牌音乐人,也不影响仙人掌音乐节的票价一年高过一年。 单日预售999元的仙人掌音乐节和单日预售788元的星巢秘境音乐节,因一骑绝尘的定价成为被乐迷声讨的两大音乐节头部“刺客”,实际上,这两大音乐节厂牌均出自许晓峰的晓峰音乐公社。 一开始,因阵容强大、嘉宾覆盖面广,即使价格“小贵”,晓峰音乐公社也在乐迷中打出了物有所值的名气。而今,在头部音乐人缺失、音乐节阵容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不仅晓峰音乐公社旗下的演出节目票价居高不下,其他厂牌的音乐节也纷纷加入了涨价行列。 音乐节涨价并非是某一厂牌的“内卷”行为,而是一种普遍的市场现象。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4月发布的《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可知,2021年全国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平均票价已达660元。 总体开支不断上涨,疫情加剧亏损风险 即使连年涨价,草莓音乐节主办方摩登天空的CEO沈黎晖仍在采访中表示,“中国音乐节现在的问题就是,票价还是很低”。 据《北京商报》报道,包含场地租金、舞台搭建以及艺人费用在内,制作一场万人以下规模的小型音乐节的单日成本已达到200万元左右,万人以上的大型音乐节的单日成本则需要500万元左右。 如今在疫情影响下,举办线下音乐节的费用又在原本的基础上多出了消杀、防疫、乐人隔离等额外费用,即使几个月不开张的场地方愿意在场地租金上给予一定优惠,音乐节的总体开支仍在上涨。 不仅如此,线下音乐节也时常“踩雷”。由于无锡突发疫情,于常州举办的第五届太湖湾音乐节,不得不对中高风险地区限制出行的观众开启退票通道,在损失这部分门票收入的同时,短期内骤增的退票咨询业务也对主办方的人力成本发起了冲击,时至今日,仍有观众表示没能收到退票款项。
音乐人偶像化,艺人成本跟着水涨船高 筹备、执行期成本因疫情上涨的同时,艺人成本也是一大难题。根据MTA天漠音乐节创始人李宏杰在采访中透露的信息,随着《乐队的夏天》《说唱新世代》等节目的走红,一些原本属于“地下”的乐队、说唱歌手走进聚光灯下,曝光度的提升形成了人气的上涨,相较于前几年,现在音乐节艺人成本基本涨了20%~30%,有的头部艺人可能涨了三四倍。 艺人粉丝量的提升直观地体现在了票价上。在《说唱新世代》中凭借玄学走红的“道士rapper”姜云升,今年的全国巡演票价已经卖到了单场499元,而2018年上节目前,姜云升的演出巡演票价仅120元,还要恳求粉丝前来支持。 这种红了以后就怒割韭菜的行为在粉丝群体中也引起了争议,预售信息公布后大量粉丝排队去姜云升评论区刷屏“太贵”,在得到姜云升“喜欢就看不喜欢就不看”的回应后,有粉丝在评论区吐槽“我以为VIP699附带姜姜帮忙算命呢”。 然而事实是,姜云升巡演开票后一秒售空,宁波主办方还专门加场一天。 随着垂直类音乐综艺越来越多,许多在大众认知度中名不见经传的小众音乐人在其圈层中拥有了一批愿意贡献消费力的粉丝,也造成了如今音乐节演出名单上虽没有重量级乐人但“遍地是大王”的情形。 音乐人大量偶像化,在造成平均成本上涨的同时,也挤压了那些没能上节目“刷脸”的乐人的生存空间。一位原创音乐人吐槽,自己和乐队已经很久没有跑过音乐节了,不论是曾经参加过的草莓音乐节还是其他小众音乐节,都没有再向他和他的乐队发来过邀请。如今想演出,只能自己攒局找场地,“还不知道能卖出去几张票呢”,对于演出的收益,他并不乐观。 失去性价比 音乐节正遭遇市场流失 如今,音乐节不论是从舞台性质还是观众构成上,都不再是从前那个乐迷狂欢,音乐人相互交流、拓展受众的小众基地。随着说唱歌手、乐队偶像化,且在主办方需要流量来提升收益的情况下,如今的音乐节愈发像是一场拼盘演唱会,有人为自家偶像为数不多的舞台而来,有人纯属来凑个线下气氛的热闹,资深乐迷则成为观众群体中的“小众”。 对以上三类观众来说,音乐节都不再算得上是一个性价比之选。对粉丝来说,自家偶像在拼盘中能占到的比例不过一两首歌,为了等这十来分钟的表演需要在沙地里顶着烈日等好几个小时;对乐迷来说,台下要忍受粉丝抢占前排、举灯牌喊应援,破坏音乐节氛围,台上要忍受根本不认识的歌手的无聊表演;而那部分凑热闹的,在看到票价的一刻已经打车跑了。 从现有资料来看,业内普遍认为音乐节涨价是一种市场行为,只要高价票没有市场,演出票价自然会回落。 显然,失去性价比的音乐节正在遭遇市场流失。于7月13日开售的成都仙人掌音乐节目前只有699元的早鸟票售空,999元的正价预售票仍有大量剩余。在黄牛挂出的信息中,售价580元的武汉Z视代音乐嘉年华正在以低于官网的打折价出售。 网友说 网友“齐齐哈尔”:管完“雪糕刺客”,谁来管管“演出刺客”? 网友“圈圈挖掘机”:各大音乐节溢价严重,有相关人士解释称涨价是市场行为,购买率不足票价自然会下来。说白了还是粉丝有钱。 网友“上网只为发疯”:2019年,880元我坐张杰演唱会内场,2022年,880元啥也不是。 网友“Faya”:1599元的票,是坐歌手腿上听么? 网友“石矶娘娘本尊”:明明可以直接抢钱,非要请我去音乐节晒着大太阳听几首歌,主办方真的好善良。 网友“天府兴隆”:成都一张音乐节票2999元,谁买谁是大“冤种”。 网友“生馒头”:梦见看了一场特贵特敷衍的演出,气得不行。梦醒之后,把放在购物车的门票移除了,我真棒! 网友“南暖暖”:首先吧,我理解,疫情之后,很多消费品类的价格都在蹭蹭往上涨。但是看了一圈,音乐节、演唱会、话剧……这门票的涨幅,我实在理解不了。 本报综合报道
|
|